“村民”会江骑马公诞(番禺):做大戏大聚餐 170多年诞会凝聚乡愁

2023-10-02 09:05:23来源:新快报

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新快报的会江骑马公诞(番禺):做大戏大聚餐 170多年诞会凝聚乡愁,如果您对会江骑马公诞(番禺):做大戏大聚餐 170多年诞会凝聚乡愁感兴趣,请往下看。

每年农历六月廿四,广州市番禺区大石街会江村都会举办一年一度的“骑马公诞”,不过疫情3年,这场“好戏”中断了。今年8月10日,骑马公诞恢复举行,整个会江村像过年一样热闹,宴请亲戚朋友、邀请粤剧团前来“做大戏”,欢乐的气氛弥漫全村。

“骑马公诞”是什么节日?为什么会成为会江的嘉年华?大石街会江小学原校长、今年79岁的梁强向新快报记者介绍,骑马公诞是会江村重要的民间信仰和诞会习俗,传承至今已有170多年历史。“骑马公诞是会江村独特的文化,它为村民搭建了一个沟通联系的平台,使村中各姓氏族群包容相处,形成良好的民风。”2022年,“会江骑马公诞”被评为番禺区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源于传说 骑马公诞寄托着美好愿望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骑马公诞的仪式包括祭拜祈福、演戏摆筵等活动。20世纪90年代重建骑马公庙后,该习俗得以复兴和活跃传承,有深厚的社区民众基础,对推动乡村社区传统民间艺术(如粤曲、粤剧)振兴和传承具有积极意义。

会江村的长老告诉新快报记者,会江村骑马公是纯正的“土特产”。据传说,清朝道光年间,一名农妇在河涌边捡回来一尊骑马的木偶,此后数年,村中广泛流传各种与此木偶有关的神奇故事,木偶此后被奉为神灵。人们带小孩去参拜时,叫小孩子拜“骑马的公公”,慢慢地演变为“骑马公”。

“农历六月廿四这一天也是关帝诞,很多地方都有纪念关公的庙会,而会江村并没有关帝庙。据说当时村里的长老将骑马公诞定在六月廿四,是因为骑马公的形象神似关云长,希望骑马公和关公一样忠、义、仁、勇,能够福荫乡亲。”长老介绍说,骑马公诞至今170多年,祭祀骑马公的太保庙曾经被毁,但村民们同样在废墟上拜祭。延续至今,骑马公诞也为全村一年中非常隆重的节日,不过如今的骑马公诞更像一场大聚会,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凝聚乡情 庙诞期间摆千桌宴请亲友

按照传统,每年骑马公诞,会江村要连做三晚大戏,还要举办敬老宴会,宴请亲友、送吉祥物品,持续狂欢近一周。今年骑马公诞当天,村民们发现,与以往不同的是,太保府、会江戏院外挂起大型横幅,写着“热烈庆祝会江村‘骑马公诞’评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节庆气氛更加热烈。此外,戏院内还挂着一幅幅介绍骑马公诞的海报,介绍诞会的由来和传统。

庙诞正日,人们争着上头柱香,至清晨天没亮,村民又带着烧肉、油鸡等从四面八方赶来拜祭骑马公。不仅本地村民,就连广佛港澳地区的村民亲友也回村参加诞会。

据统计,今年全村摆宴席约一千桌。“以前(过节),各家各户宰鸡杀鸭招待亲戚朋友,自家摆上一两桌。现在村民们邀请的朋友多了,摆的宴席更多了,有的人就请专业的厨师团队来承办宴席,有的人就到酒店聚餐。”村民梁先生说。

延续传统 不少外来工喜欢上了粤剧

今年67岁的梁伟国是会江骑马公诞非遗传承人,他从十几岁起跟着“庙祝公”筹备庙诞事宜,熟知庙诞的各项事宜。他向新快报记者介绍:“做大戏需要请戏和买戏。我小时候最喜欢跟着‘庙祝公’去请戏,搭船到广州(中心城区)物色戏班和‘大佬倌’,定好剧目,缴纳定金,这叫请戏;还要把扒龙船的高边锣押在戏班中,写上演出日期,这个环节叫买戏。”

数十年过去,传统的精神不变,但做事的方式发生了巨变。“以前请戏要搭船外出,现在一个电话就搞掂;以前做大戏要搭戏棚,现在村里有戏院,可以容纳1000人。”梁伟国说。

在“庙祝公”去世后,村里年轻一代成立了管理委员会,一共9位成员,由梁伟国担任会长。“用于骑马公诞的资金全部来自于民间,由村民自发筹集。管委会的成员都是热心公益的义工,大家一起商量庙诞事宜,增强资金收支的透明度,确保庙诞顺利开展和延续。”梁伟国说。

对于像梁姨这样的老村民来说,骑马公诞是非常开心的时光,因为属于他们的娱乐节目——现场睇粤剧,不是每天都有。梁姨说,她留意到近几年有不少外来务工人员带着小孩来睇粤剧,说明传统文化生命力顽强。

■非遗背后有段古

老校长整理详尽资料 无心插柳助非遗申报

“会江骑马公诞”能入选番禺区第六批非遗名录,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会江小学原校长、今年79岁的梁强。

2003年,梁强退休后继续发光发热,他经常骑摩托车在大石街走访,整理与本地文物、文化相关的资料。他根据村民口耳相传的故事片段,查阅历史记载,还根据地理环境的演变、历史年代的复原、故事情节的推理等,整理出有关骑马公诞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编著了一本小册子《源远流长——会江村与骑马公庙诞》,部分内容被录入《番禺迎神赛会文集》。

梁强不会用电脑打字,只能一字一字地记录书写,历经十多年,几经易稿,存下厚厚一叠手写稿。“我做这些工作不是为了申报非遗项目,(能申报成功)纯粹是无心插柳。2013年,大石街文化站推荐这个项目申报,还拍了照片和视频,由于资料不足没有成功。此后10年我又补充了一些资料,2021年再次申报,2022年申报成功。”梁强告诉新快报记者,如今这些资料被整理成册,并做成海报张贴在戏院内,让年轻人了解本村文化。

“会江骑马公诞是‘土特产’,是独一无二的本土文化。”梁强介绍,会江村建村至今约有千年历史,形成了梁氏、区氏、孔氏、雷氏等多个姓氏,所有姓氏都信奉“骑马公”。延续至今的庙诞文化,促使村民养成和气包容的良好民风,还为村民与外界联系沟通搭建了平台,和气生财、广开门路,对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繁荣起到积极作用。

尽管已到耄耋之年,梁强仍热心于村中文化事业。“我是本地人,文化要由我们来传承。”老校长如是说。

■策划:新快报记者 温卓涛

■统筹:新快报记者 谢源源

■采写:新快报记者 谢源源

好了,关于会江骑马公诞(番禺):做大戏大聚餐 170多年诞会凝聚乡愁就讲到这。


返回科技金融网首页 >>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