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辽西抗旱井调查:新建的抗旱井就在自家田里,农民仍拉水浇地

2023-09-27 19:05:18来源:红星新闻

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红星新闻的辽西抗旱井调查:新建的抗旱井就在自家田里,农民仍拉水浇地,如果您对辽西抗旱井调查:新建的抗旱井就在自家田里,农民仍拉水浇地感兴趣,请往下看。

今年盛夏,骄阳炙烤在辽西大地,连日高温将地头的水分蒸发殆尽,6、7月间长达月余没下过一场透雨,辽宁铁岭、阜新、葫芦岛等地的农田晒出龟裂的皱纹。而本该在8月长得比人还高的玉米,到了7月末仍像个未长大的孩子。

幸运的是,8月的降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上述区域的旱情。10月即将到来之际,一些当地村民的玉米地迎来了不错的收成,今年的收成保住了。但在“十年九旱”的辽西土地上,仍有村民为以后可能出现的旱情捏一把汗。

辽宁铁岭、阜新、葫芦岛等地,近些年当地政府在多个村镇出资建设了新抗旱井。但令部分农民不解的是,那些新建好的、近在咫尺的抗旱井,似乎没人在用。

新建的抗旱井为何没人用?是用不上还是不能用?而过去统一修筑在田里的抗旱井,如今又为何逐渐干涸,是无人管吗?今年夏季,红星新闻记者来到辽宁进行了走访。

▲7月辽宁降水稀少,土地出现干裂▲7月辽宁降水稀少,土地出现干裂

探访:

开小三轮从3里外拉水浇灌玉米地

“玉米这样的抗旱作物,如果不是旱季,基本不用下地浇水。雨水充足,等着10月丰收就行。”但由于今年6、7月辽宁降水稀少,村民李师傅不敢闲着。连续好几天,他都要从3里外的家中灌上满满一箱水,开着小三轮拉到地里,浇灌自家10来亩玉米地。

辽宁葫芦岛连山区沙河营子乡喂牛场村,红星新闻记者在这里见到了拉水灌溉农田的李师傅。他告诉记者,一天里他要从家到地里来回拉水10来趟:“一次只能装一桶不到1吨的水,而一桶水最多能浇半亩地。”

“这些区域是十年九旱的传统旱区,立地条件差,灌溉条件不足,基本靠天吃饭。”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也在今年7月公开指出,今年5、6月东北西部降水比常年偏少2-5成,局地出现旱情,最重时受旱面积超2000万亩。其中,旱情主要集中地区包括辽宁朝阳、葫芦岛等地,主要受影响的正是玉米等旱地作物。

更让李师傅想不明白的是,距离自家田地不到5米处,就立着一座去年冬天刚建好的抗旱井,可井房门始终紧锁,李师傅用不上。“大半年过去,我从未用过田地里任何一座新修的抗旱井。”

蓝黄相间的墙面,橘红色的屋顶,蓝色的铁门和窗户……崭新的抗旱井房在田地里格外显眼。红星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同一样式的抗旱井房在喂牛场村有很多个。但“好看不好用”却是更多村民对新抗旱井的形容。“浇地靠的还是过去的几口‘破败’老井,或是只能自己拉水来。”田地里另一名拉水浇地的村民老赵说。

▲喂牛场村村民拉水浇地,旁边就是新建的抗旱井▲喂牛场村村民拉水浇地,旁边就是新建的抗旱井

这些井具体是多久修的,到底修了多少口,大部分村民都说不上来。老赵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大致在2022年冬季,村委会带着施工人员来到田地里挖井:“开始修、修完了都没通知,我们看到井房才知道新的井建好了。”

并是只有喂牛场村一地存在“抗旱井建而不用”的问题,在距离该村约20公里的连山区地藏寺村,当地村民也向红星新闻记者反映,去年年底竣工的新抗旱井,如今不能正常使用。该村一位村民表示,村里的井房房门无法打开,老百姓灌溉仍需从远处取水。

红星新闻记者多方核实了解到,喂牛场村和地藏寺村两地本次新建抗旱井工程,隶属于葫芦岛连山区一个农田建设项目。据辽宁省招标投标监管网的公开信息,该项目标段的建设地区为沙河营子乡喂牛场村和地藏寺村。项目建设中标价超410万元,建设资金均来自财政资金,开工时间为2022年6月15日,竣工时间为2022年12月31日。

“喂牛场村的抗旱井去年年底已经建设完毕,全村建了10多个抗旱井,每个新建的井都配了井房。”喂牛场村抗旱井建设项目一名工程监理人员也向红星新闻记者证实,该项目在喂牛场村的建设均由政府出资,全村共建抗旱井10余座,目前已全部建设完毕。

据该工程监理人员介绍,该项目建设不仅新建了抗旱井和井房,同时政府也为抗旱井的使用提供了配备的柴油发电机和水泵。“这些设备也好,抗旱井也好,都是免费提供给村民使用。”

不过,无论是李师傅还是老赵,都没能在出现旱情时用上这些免费的抗旱井。老赵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此前他曾联系村委会,希望使用新建的抗旱井浇地,但村委会表示,无论是开井房门的钥匙还是配套的设备,目前都不在村委会手中。红星新闻记者多次向该村村委会了解情况,但对方均拒绝回应。

井建好了,为何不让村民使用?上述工程监理人员解释称:“虽然这些井已经建设完毕,但因还未通过验收,所以没法让老百姓使用。”这名监理人员称,由于建设项目分为多个标段,虽然喂牛场村隶属的3标段已建设完成,但其他项目标段还在建设中,需待所有标段都完成建设方可验收。

红星新闻记者咨询连山区农业农村局,对方也回应称,如村民有使用抗旱井需求,经过与施工方沟通协调,可将泵房打开,并调配发电机组。但因项目未完成验收,虽然灌溉设备可用,但因产权问题,需使用方和项目区施工方签订使用安全、设备完好等协议,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责任不清等情况。

但这样的规定,老赵和李师傅却不能理解。老赵认为:“我们这里十年九旱,井房建成大半年,如今就这样闲置着,更像是一种浪费。”更令老赵心疼的是,眼看着田地里新修的抗旱井还没来得及让村民们用上一次,立在田里的配套水管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红星新闻记者也在现场看到,喂牛场村农田里多个井旁的水管已经遭到破坏。

▲喂牛场村村民指着一根遭损毁的抗旱井水管▲喂牛场村村民指着一根遭损毁的抗旱井水管

老赵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这是因为抗旱井修好后,无论是井房还是暴露在外的水管,都无人维护和看管,长期暴晒和人为损坏,导致设备呈现不同程度的受损。而到9月底,红星新闻记者再次联系老赵,他仍表示自己依旧没用上村里的抗旱井。

就此,红星新闻记者致电葫芦岛市农业农村局,一名农田建设科工作人员表示,按照规定,抗旱井修好后,具体的使用和维护工作便移交给村镇一级,村民要使用抗旱井只需向村委会申请即可。至于修好以后的维护工作,该工作人员回应记者称,农业农村局会定期到现场对抗旱井进行检查,同时也会要求村委会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农业农村局也会下派人员对有问题的抗旱井及设备进行维护抢修。

疑问:

建好的抗旱井为何用不上?

作为中国粮仓的黑、吉、辽3省,近些年出台了多个文件,要求补齐农业水利设施短板,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事实上,辽宁多个乡镇最近几年由政府出资,修筑了多批次抗旱井。

然而,红星新闻记者在走访包括葫芦岛南票区大兴乡达理营、铁岭市昌图县丰林村、长山村等多地发现,上述地区虽然在近些年新建了抗旱井,却出现了长期无人使用、村里老人不会用的窘况。

“我们村的抗旱井修好快3年了,几乎没人用过。”铁岭昌图县丰林村村民老杨指着田地里一座蓝色井房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抗旱井已建成约3年,建设未收取任何费用,由村委会带头建成。但至今,老杨也不知道这些井里能不能出水:“因为没见有人用过,也不知道要用该找谁申请。”

红星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丰林村田里的抗旱井房蓝白相间,间隔10余米就有一座。这些井房都被上了锁,在7月出现旱情时无人使用。除了老杨外,当记者询问丰林村年老的村民是否用过抗旱井,甚至有老人表示自己并不知道田里的“蓝房子”是抗旱井的井房。

▲铁岭昌图县丰林村前些年新建的抗旱井▲铁岭昌图县丰林村前些年新建的抗旱井

抗旱井使用存在末端梗阻,这样的现象还出现在铁岭昌图县付家镇长山村。红星新闻记者现场看到,这里的抗旱井房和丰林村一样,都是蓝白相间的房子。该村村民老邹也向记者介绍,这一批抗旱井建成于大约3年前:“但修好以后几乎没人用过,井房里也没有泵和发电机,连井里有没有水也不知道。”

“这些抗旱井始建于2019年年末,大概在2020年春天建好。”红星新闻记者从长山村村委会一名吕姓负责人口中了解到,村里一共建成抗旱井25眼,资金均来自政府拨款,并未收取老百姓任何费用。

之所以建设抗旱井,据吕姓负责人介绍,近些年为改善昌图县农业生产条件,多个村镇均在近些年添置了抗旱井,长山村便是项目其中一个标段。

老邹表示,尽管抗旱井建成了,却几乎无人使用。他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今年6、7月降水稀少,他种植的玉米当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倒伏。即便田里缺水,自己也不知该如何申请使用抗旱井。

建好的抗旱井为何没投入使用?上述长山村吕姓负责人解释称,由于目前村里还未遭遇大旱,因此使用抗旱井的村民很少。但对于村民想用井却用不上的说法,该负责人给出了否定的回答。他表示:“村里的抗旱井建成后都能正常使用,村民只需要到村委会申请报备,签署一份使用协议即可。”

上述吕姓负责人同时介绍,村里的抗旱井建成后,均配备了发电机和抽水泵,村民都可免费租用。但记者询问该村多位村民,却没人称自己用过这些抗旱井。

“我们岁数大了,一来不知道这些抗旱井怎么才用得上,二来即便能用,也不知道咋用。”该村年近七询的村民陈师傅告诉记者,作为留守老人,无子女在身边,村里虽建成了助农的抗旱井,却没人通知村民这些井怎么申请使用,也没人来教大家如何使用。

“反正我没见着谁用,田里的井就那样一直锁着。”老邹表示,自己儿子长年在外地跑车,很多新设备自己不会使用:“发电机、抽水泵哪怕村里能借给我们,我们也不知道怎么拉到田里去,怎么用。”老邹希望有人到村里告诉村民们这些井使用的程序、使用的步骤,平日里需要怎样来维护。

老邹担心,这些花大力气修筑的抗旱井会因常年无人使用,导致井水干涸而破损。就此,上述吕姓负责人回应称:“每个月村委会都会派人维护,要是发现抗旱井抽不出水,会上报要求处理。”

针对村民提出的抗旱井建成无人用、不会用的问题,红星新闻记者致电铁岭市农业农村局,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应。上述葫芦岛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则向记者解释称,抗旱井建成无人使用,一方面是由于近期旱情不严重,村民种植玉米这样的抗旱作物无需借助抗旱井抽水;另一方面,使用抗旱井产生的电费需村民自行承担,而村民往往对电费有顾虑,不使用抗旱井。

至于抗旱井不会使用的问题,葫芦岛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回应红星新闻记者称:“我们在修建抗旱井之前都会召开村代表大会,会上会对抗旱井的作用、使用办法进行讲解。”此外,该工作人员还告诉记者,市农业农村局也会不定期在不同的村进行抗旱井科普宣传。

“可能老年人接受能力低一点,暂时没学会,但也可以向村或镇反映,村干部都可以教学,我们也可派人到村里教大家如何使用。”该工作人员说。

破局:

“发打井补贴或能调动村民积极性”

相比于新建抗旱井使用存在的末端梗阻问题,辽宁部分地区的抗旱井出现了抗旱井干涸废弃的问题。人们要灌溉浇地,只能自己请打井队来建新井。

在葫芦岛南票区大兴乡达理营村,红星新闻记者现场看到,大部分抗旱井已经废弃多年,井房被破坏殆尽,甚至没了门窗和屋顶,井旁已杂草丛生。据该村多位村民回忆,这些抗旱井已废弃在田里10多年,无人问津,甚至成了安全隐患。在这期间,村里也没有再建新抗旱井。

▲葫芦岛市达理营村过去建的抗旱井已损毁▲葫芦岛市达理营村过去建的抗旱井已损毁

“要用水只能靠自己打井抗旱。”该村村民老金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他在今年春季在自己的大棚里新打了两眼抗旱井,用于浇灌大棚里种植的黄瓜等作物。而就在距离大棚不远处,就是一口废弃多年的抗旱井。

“我们自己打的井有50多米深,村里以前打的井只有10多米深,抽不上水,自然就废弃了。”老金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打一口井费用随着深度上涨,50多米深的自建抗旱井,花费在万元以上:“但如果不自己打井,就只能种玉米地。有了井就能种上大棚,一年的收入也能翻上一番。”老金说。

在达理营村,如老金一样自己出钱打井的村民不在少数。红星新闻记者走访该村看到,今年6、7月缺少雨水,导致多位村民田里的玉米生长缓慢。

事实上,抗旱井用不上、不让用等情况,早在2014年辽宁遭遇严重干旱时就被媒体聚焦。彼时旱情严重的辽宁阜新市阜蒙县蜘蛛山村,一度因抗旱井工程质量存疑、发电机水泵等配套不足、取水收取村民2000元押金等问题被曝光。

近10年过去了,红星新闻记者再次来到蜘蛛山村了解到,眼下村民们灌溉仍需自行打井,过去建设存在问题的抗旱井,至今依旧废弃在田里,无人问津。

“当时因为抗旱井的问题,我也被处理了。”据蜘蛛山村前村委会书记庄树文介绍,蜘蛛山村共有约1700亩地,2012年打井队进村打井时,按照50亩地建一个井的规划,前后在蜘蛛山村打了104眼井。按照设计院要求,在水源充足情況下,这些抗旱井井深要在20米以上,井口直径达到30厘米。

但据庄树文回忆,这些抗旱井建成后,深度和直径都无法达标,且该有的配套设备也未向村民提供,这些集中建好的井就闲置在地里,造成了荒废。事情被曝光后,相关责任人已被问责,庄树文作为当时的村支书同样受到了处分。

为何事后没有再为村民建新的抗旱井?庄树文解释称:“统一建设抗旱井需要相关部门的统一规划,并不是由村委会说了算。如果没有相关要求,村委会不会组织建新的抗旱井。”

阜新市农业农村局一名工作人员表示,若一地此前已统一由政府出资建设抗旱井,按照避免重复建设原则,就不会再新建抗旱井。

“但如果村里的抗旱井确实不能用,旱情也比较厉害,确实有这方面的需求,可以申请再建,政府部门也会考虑特殊情况。”这名工作人员表示,如果村民呼吁建新的抗旱井,则需要通过村一级部门向县一级部门提出项目申请,有关部门会进一步实地考察,结合该地区水利条件、旱情轻重等因素,考量是否新建抗旱井。

而在庄树文看来,即便新增共建共享的抗旱井,或许也不能真正缓解农村灌溉用水问题。他解释称,由于抗旱井都建在各家田里,如果两个村民之间有过节,一方就可能不让另一方使用,因此会导致村里抗旱井遭到人为破坏,长期下来井就被闲置从而荒废。

“更有效的办法,或许是支持村民自己选址,自己决定要不要打井,以发放打井补贴的形式调动村民积极性。”庄树文认为,或许这样的形式才能让村民自己保护自己打的抗旱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抗旱井的质量和使用。但上述阜新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表示,目前阜新市尚无对个人建抗旱井的相关补助政策。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对打井进行补贴实际已在部分地区的村庄实行。如湖南永安东安县井头圩镇人民政府就在去年发布通知称,对村民自建大号井,每口补助30000元,小号井每口补助5000元。

对更多辽西黑土地上的村民而言,今年的旱情在8月的降水里得到了缓解,但在“十年九旱”的玉米地里,明年会不会遭遇旱情却是一个问号。受访的多位村民都向红星新闻记者表示,那些已经建在地里的抗旱井,若能顺利用上,即使未来哪天再有旱情,他们也不用为靠天吃饭而担心。

红星新闻记者 杨雨奇

编辑 彭疆 责任编辑 魏孔明

好了,关于辽西抗旱井调查:新建的抗旱井就在自家田里,农民仍拉水浇地就讲到这。


返回科技金融网首页 >>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