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评论丨《长安三万里》路演遭抵制,本可美美与共何必剑拔弩张

2023-07-26 17:05:24来源:红星新闻

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红星新闻的评论丨《长安三万里》路演遭抵制,本可美美与共何必剑拔弩张,如果您对评论丨《长安三万里》路演遭抵制,本可美美与共何必剑拔弩张感兴趣,请往下看。

影视作品终究是影视作品,它需要想象力与表达空间

最近,国漫电影《长安三万里》剧组在洛阳路演时,遭到了洛阳部分网友的举牌抵制。更令人意外的是,在互动环节中,有一位观众直接质问为何这部电影里完全没有洛阳元素?这一举动引发了大家对于电影缺乏地域特色的讨论。

在网传视频中能看到,电影院现场有几个人举牌,写着“坚决维护正确的历史”之类的文字。当然,这种讨论在网络上更多一些,有一些博主煞有介事地“八问《长安三万里》”,字里行间的愤怒,似乎被这部动画片伤透了心。

其实,一些网友列出的“罪证”,制作团队也有解释。导演也在现场给出解答,称虽然历史中有明确记载李杜相会是发生在洛阳,但影片中高适是男一号,观众并没有跟着李白或杜甫,而是以高适的视角去展开他和李白的友情。

其实,这些改动也不难理解,毕竟这叫“长安三万里”,当然得围绕“长安”来做文章,对其他地方着墨不多也属正常。而且这是一部动画电影,免不了要做些改动以符合剧本叙事、艺术创作的需要。说白了,这是一个有主题的演绎,当人们将其完全套入一种严谨的历史书写,就难免方枘圆凿了。

历史书写和影视作品毕竟是有区别的,后者本身就是对前者的加工与改造。仔细想想,一部动画电影里,唐朝人物纷纷说起了现代普通话,这本身就太不“历史”了。再想想,《三国演义》《水浒传》之类的名著,真要较真的话,恐怕也都太不“历史”了。

历史书写却完全相反,最重要的就是求真,而无所谓剧情的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这大概也是历史本身不能完全满足大众文化需求的原因,人们总希望有更多元的演绎,能驰骋人们的想象与思绪,所以又在历史之外,出现了这么多文艺作品。

当然,洛阳当地人的焦虑也并非不可理解。或许在很多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辉煌历史”的情结,有一种特殊的文化自豪。但更值得我们思索的,应该是历史书写和影视作品该以什么样的方式互动?

从一部影视动画中,延展出历史考据、史实求证也很常见,如果有网友或是专家学者由此撰文发声,来作为知识补充,其实是一种良性互动。大众文化把观众引入殿堂,再由专业解读填补知识的缝隙,或许可以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比如在网络上就有不少这样的文章,专门讲解“《长安三万里》的XX”,XX可以是安徽、江苏、湖北等各个地方。这些文章把电影里涉及到的当地诗词挑出来,作为专门的知识介绍,毕竟电影容量是有限的,难免会挂一漏万。

但如果血气喷涌、大张旗鼓地“抵制”,对一部影视作品求全责备,甚至上纲上线到阴谋论的层面,实在没有必要。在网络上有很多人指责一些洛阳网友“玻璃心”,原因或许也在这里。本可以美美与共,非得剑拔弩张到不共戴天的地步,这并非明智之举。

其实在社交平台上可以发现,除了一些洛阳本地网友表现得较为亢奋外,“第三方网友”似乎兴致不高。冷静下来想想,看到抵制的旁观者,或许知道了李杜在洛阳相逢,但也知道了原来有些人是这样的思维模式与行为特征,或多或少也会影响到他们对一个地方当代形象的理解。

影视作品终究是影视作品,它需要想象力与表达空间。当人们过于严肃地用过堂的方式审视它,只怕会徒增内耗、大煞风景。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清波

编辑 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好了,关于评论丨《长安三万里》路演遭抵制,本可美美与共何必剑拔弩张就讲到这。


返回科技金融网首页 >>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