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评论丨重现唐诗“顶流”群像,《长安三万里》为何用高适的视角?

2023-07-14 17:05:17来源:红星新闻

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红星新闻的评论丨重现唐诗“顶流”群像,《长安三万里》为何用高适的视角?,如果您对评论丨重现唐诗“顶流”群像,《长安三万里》为何用高适的视角?感兴趣,请往下看。

这种从历史长河打捞出来的电影无疑更具吸引力,也更容易唤醒人们心中对于民族文化的热爱——这也是一个提醒,传统文化这个资源宝库,还值得更多挖掘与利用

近日,正在热映的《长安三万里》受到年轻人的追捧,截至7月12日票房已突破3亿元,相关话题在社交媒体上形成了一股讨论热潮。

一部动画片为什么火了?

电影从诗人高适的视角出发,讲述了他与李白跨越数十载的深情厚谊。除高适和李白外,影片还呈现了杜甫、王维、王昌龄等数十位“顶流”诗人群像,展现他们的豪情壮志和人生追求。从内容上讲,《长安三万里》击中了国人内心深处的民族文化自豪感,搭载在唐诗里的文化DNA动了。“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数十首耳熟能详的唐诗,不仅在电影院带动观众跟读背诵,也唤醒了不少人的沉睡文化基因。电影上映后,朋友圈等社交媒体上频现大量诗歌感悟的小作文,见证着一场唐诗文化的“复活”。

这也不难理解,《长安三万里》谈诗但不固于诗,多位诗史名人的跌宕命运相互交织,当那些熟悉的锦绣诗歌一出,观众对于其人其事其诗便有了更深刻的代入与理解。例如,杜甫也曾是无忧无虑的孩童,日后却在乱世中颠沛流离,当再读“国破山河在”更能感受其中寄寓的沉重心境;再如,李白乘一叶小舟穿过江流,吟出“轻舟已过万重山”,就有网友解读,那是故事里高适和李白的处境写照,他们正各自从一场围困中活出生天。于高适,反杀劲敌,战过难关;于李白,重获自由,飞鹤相随,青山两岸走……这种共情式融入,或正是引发众多讨论的一个原因。

不仅如此,电影中还有对盛唐的塑造以及背后隐忧的挖掘——长安里有胡旋舞、饮中八仙,数不清的文人墨客,但也有官宦门第观念埋下的巨大隐患,催使大唐由盛转衰。这些内容草蛇灰线般贯穿全片,是留给观众更深的思考彩蛋。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是以高适为第一视角。高适多次与李白产生交集,也见证了李白跌宕起伏的一生。高适潜心苦学、愤懑不得志,李白放荡不羁、散尽千金,二者相逢常为“此起彼落”:或是李白如鱼得水而高适求官无门,或是高适身居要职而李白身陷囹圄,如一面镜子般相互映照,使故事叙事层次更具多元与张力。

相比于更加耳熟能详的李白、杜甫等人,高适被选为本片第一视角,一方面或因其与李白交往较多,与李白先为知己后为陌路的跌宕关系,似乎成为盛唐转衰的一种呼应;另一方面,作为大器晚成的典型,高适的脚踏实地与李白的放浪形骸形成对比,也许是电影试图传递的当代价值观——是不忘初心理想的厚积薄发,还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挥霍潇洒,哪一种人生更容易让人追随?

电影谈的是诗,其画面亦如诗,这也是这部国风动漫电影的出彩之处。在诗文美学与画面光影中进出游弋,不易有出离之感,正应了那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从舞女的衣袂飘飘到水塘的浮光掠影,从朝晖夕阴的变化到盛唐长安的恢弘再现,只有用心精良的画面才能真正支撑起那些能燃起人们内心共鸣与自豪感的文化情怀。

而被无数网友念念不忘的“将进酒”高光时刻,也让观众在光影变幻间看到了制作方对于传统文化表现的诚意。据《长安三万里》的创作团队介绍,他们查阅了很多唐代的古画、古籍、出土文物等,尽力还原那个时代的文化、建筑、服饰、风俗等方面的细节,以严谨的态度诠释“唐风之美”。

作为暑期档电影,相比于架空、奇幻的动画片,这种从历史长河打捞出来的电影无疑更具吸引力,也更容易唤醒人们心中对于民族文化的热爱——这也是一个提醒,传统文化这个资源宝库,还值得更多挖掘与利用,只要是认真讲故事的人,就值得更多掌声。

当然,《长安三万里》中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电影过于冗长、李白的不羁形象略显夸张、个别历史细节存疑等。但作为新国漫厂牌,从《小门神》到《青蛇》,再到如今的《长安三万里》,追光动画在一次次尝试中不断调整叙事故事、题材画风,使之逐步贴近大众的审美,而观众的反馈即是最好的双向奔赴,也期待追光动画“新文化”系列能诞生出更多佳作。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申竹月

编辑 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好了,关于评论丨重现唐诗“顶流”群像,《长安三万里》为何用高适的视角?就讲到这。


返回科技金融网首页 >>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