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人”乱翻旧书及其他

2023-04-09 17:05:13来源:安徽商报

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安徽商报的乱翻旧书及其他,如果您对乱翻旧书及其他感兴趣,请往下看。

■闲读  《胡河清文存》

◎胡河清/著        上海三联书店

·钱红丽

国内评论界,最欣赏三位先生。李劼、朱大可,还有一位胡河清,他不在了———1994年的一个大雨滂沱的春夜,自高楼窗口纵身而下……

        我手边有他两本书———《灵地的缅想》《胡河清文存》。如果不死,他应该还有许多庄重的著述被不断地摆放于我们的书架上。但,天不暇以年。他未来所有的书,全部终止于纵身一跳的瞬间。

        又是春夜,吃罢晚餐,早早上床读书。自书架上抽出这两本书。霉味颇重,扑鼻而来,有呛出泪的寂然。暮春特有的潮湿腐朽气,让人产生一种原始的表达欲望。朱大可曾说过:不断地阅读,使人通向神性。

        一边读书,喜欢一边听音乐,是美国民谣,低缓流淌……置身袅袅音符中重读上世纪的书。《文存》是胡河清死后,华师大师生捐款出版的。书后列有两页捐款者名字。当年,曾用钢笔在一个名字下面划了一道黑杠杠,那是一个早年的熟人。彼时,唯一与这个名字的主人打过几次交道。当时,他的身份应是华师大现代文学史研究生。通过别的同行,曾向他约过几次稿。当初,何以要在熟人名字下面作记号呢?不得而知。几十年往矣,一切面目全非了。

        书页的交叠间,遍布自己于空白处的胡乱涂鸦:“花落人亡,风仪依旧,痛哉悲哉!于高楼风雨雷电中坠下,这不是人人都能达到的高度。”底下还补充一行小字:烬余没饭吃,闲翻河清书录。看着自己二十余年前的字,惶惶然有隔世之叹。怔忡良久———我何尝没有饭吃过?没饭吃,饥肠辘辘,还有心情读书?但,白纸黑字,立此存照在那里,想赖也没法赖的。多年前许多旧事,风卷残云般灰飞烟灭,一件也不能回忆起来。但,可以推断,或许当日,下班回家,我妈妈未曾做饭,我退至书房读书,以缓解深重的饥饿感。当年的自己,大抵还算是个骄傲的人。不比如今,读书之余,手上再也不曾握过笔———沉默许久了,渐已将沉默当成一种习惯。似乎不曾有什么可以言说的,谈何其他?

        在众生喧哗的浮躁时代,不曾读书的人们,一样可以生活,甚至比读书的人活得更好。

        我何以又想起胡河清了呢?他的书在书架上被一条叫时光的虫子啃噬着……几欲将其遗忘。

        多年前,听人说过,华师大里有两位奇人:一个李劼,另一个胡河清。后来,一个死了,一个走了。李劼那么有才华,却始终是个讲师,房子也分不到……借一次去香港参加有关金庸学术讨论会的机会,出走异国。这是必然。当年的《读书》上,有刘再复写李劼的一篇长文,读之,唏嘘不已。李劼淡出我们的视线,已经太久。国内评论界的山头,均是被一些别的人们统领着,无休止的热闹繁华,沸反盈天,一派太平盛世之景……

        有一年,在BBS上得见李劼一篇长文,关于那场人文精神大讨论与重写文学史问题之真相以及其他……他说话还是那样的没有心机,不给别人留余地,同样,也不给自己留,那样的决绝,一如多年前他在悼念胡河清一文里的语气:在他的追悼会上,小人共君子齐悲,鳄泪与心血同洒。他还说:一个悠长的岁月,总要除掉个把最清醒的人,然后人们放心大胆地活下去,不用担心会受到什么打搅。

        如今,李劼到底打破沉默,终于要“打搅”曾经的同行了。

        读完那篇文,再联系现实种种,深感李劼实在孤独。遂想起胡河清生前抄在一张白纸上的无题小诗:

        无计灵台杳青鸟,独对古佛忆紫箫。

        冷月荡波凄清夜,寒窗听雨雨悄悄。

        许多怀抱才华的知识分子,他们本质里均是个不谙世事的孩子,不通人情世故,也根本不屑于通透。他们心地纯净,不惹尘埃……      

        一个纯粹的人,当面对浑人浊事,最好的态度当是沉默。李劼沉默了许多年,偶尔开口讲话……然而,公道自在人心。我们做读者的,应当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文学史。

        文学史,并非存在于纸上,而是在每个人心里。

好了,关于乱翻旧书及其他就讲到这。


返回科技金融网首页 >>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