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滴滴迈出这一步,“人们不必再拥有一辆车”?

2023-03-31 19:05:26来源:创业邦

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创业邦的滴滴迈出这一步,“人们不必再拥有一辆车”?,如果您对滴滴迈出这一步,“人们不必再拥有一辆车”?感兴趣,请往下看。

来源:创业邦

可能没有几家公司,能比滴滴更适合造车。可能没有几家公司,能比滴滴更适合造车。

作者丨潘磊

编辑丨海腰

题图丨摄图网

滴滴可能正在通过一次收购,维持下一个十年自己在出行领域的位置。

近日,有关滴滴收购位于江西赣州的国机智骏,有望正式入局造车的传言在坊间流传,据称双方谈判已经接近尾声,滴滴可能在6月份官宣造车。

国机智骏的关联方国机汽车证实,前者的确正在与“多家潜在投资者”洽谈,但未明确指明其中包括滴滴。

但资本市场已经闻风而动——持有国机智骏40%股权的国机汽车连续两日股价大幅走高,触及10.24元的阶段高点。

投资者相信,尽管国机智骏只是一个成立于2017年的初创车企,且境况不佳,但如果被滴滴收购,将会让国机汽车这家以汽车贸易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受益。

在这种逻辑下,滴滴看上去像是一个“白衣骑士”。

但造车对于滴滴来说,也许真的是一个好主意。

滴滴其实有过一些造车经验,比如在2019年就推出了“定制车”业务,但主要是委托比亚迪生产,属于“轻资产”造车。

如果和国机智骏的绯闻成为现实,那很可能意味着滴滴正在准备下一场与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有关的竞争。

滴滴定制车D1滴滴定制车D1

图片来源:滴滴官网

“人们不必再拥有一辆车了”  

软银创始人孙正义几年前在一次演讲中表示,现在属于“概念转变期”,并以纽约第五大道上汽车取代马车只用了13年举例称,2035年自动驾驶汽车将会取代有人驾驶汽车。

跟孙正义的判断有所巧合,一些车企表示自己的转型目标是成为“智能出行公司”。

但相对于车企,自动驾驶革命更像是为滴滴这种出行巨头送来的大礼包——单一汽车制造商在未来的角色不是很清晰,但出行公司不可或缺。

一种典型场景是,街上到处游荡着自动驾驶出租车——或者在载客,或者在返厂维修,或者正在前往充电站补能。

这些车子都是“共享化”的出租车——就像现在的共享单车一样——不会再有人为“最后1公里”购买一辆自行车。

作为出行巨头,滴滴显然比孙正义更早预见了这种场景。

2016年滴滴就成立了自动驾驶技术研发部门,而且一上来就瞄准了L4级自动驾驶技术。

在当时,文远知行、毫末智行等知名自动驾驶公司甚至还未成立。

滴滴CEO程维在2020年底的“滴滴开放日”上表示,未来十年中国乃至全球有机会把网约车3%的共享比例提升到30%。

“人们不必再拥有一辆车了。购买服务将替代购买工具。”他还预测,到2025年,滴滴平台有望普及共享汽车超过100万台,2030年去掉驾驶舱,“实现完全意义上的自动驾驶”。

事实上在北京亦庄,人们早已对自动驾驶出租车见惯不怪。

在这种背景下,自动驾驶部门在滴滴的优先级很高。

2019年8月,滴滴自动驾驶部门升格为独立公司,并在上海进行了小范围自动驾驶测试。

到了2020年中,上海用户就能在嘉定一条53.6公里的测试道路上体验“无人驾驶”网约车了(当时车内还有安全员)。

根据滴滴官方的消息,滴滴自动驾驶已取得北京、上海、苏州、合肥、广州和美国加州的自动驾驶公开道路测试牌照。

滴滴定制车D1滴滴定制车D1

图片来源:滴滴官网

定制网约车,未达预期

滴滴和比亚迪的合作,是第一次“造车”尝试。

2020年底,滴滴发布了和比亚迪合作的全球首款定制网约车“D1”,这款专门为共享出行定制的车型一度被称为“新物种”。

这款车属于纯电动,搭载了一块54KWh的电池组,续航里程418公里,基本满足网约车一天的行驶里程。

D1并不向个人用户销售,而是租赁给网约车司机,如果租一年,每月的租金为4299元。

这款定制车做了很多与网约车有关的细节调整,比如车门的开启方式类似于MPV,右侧是电动侧滑门,可以避免乘客下车时经常出现的“开门杀”。

另外,方向盘上还有一个“滴滴键”,和滴滴平台数据打通,司机可以实现一键接单。

滴滴方面表示,D1基于滴滴平台上5.5亿乘客、上千万司机需求、百亿次出行数据开发,在人机交互等方面进行了定制化设计。

D1在长沙投入运营后,又推广到了宁波、苏州、深圳等城市。

但后来这款车的声量有所降低,很少传出新的消息了。

网约车司机们还没有做好租赁一台官方定制车型的准备,可能是D1运营未达预期的原因之一。

另外,每个月4000多元的租赁价格或许另一个原因——但这在当时很难解决,毕竟比亚迪作为制造方也需要赚钱。

不过如果收购一个车企自己造车,不失为一种解决办法——滴滴的模式也由此变得有点像“前店后厂”。

沃尔沃向滴滴自动驾驶提供的XC90车型沃尔沃向滴滴自动驾驶提供的XC90车型

图片来源:滴滴官网

滴滴造车,稳赚不赔

可能没有几家公司,能比滴滴更适合造车。

首先市场是现成的——只要造出了满足品质要求、租赁价格合适的汽车,就不愁租不出去——没有人确切地知道上千万滴滴司机每年更换多少车,但只需要很小的转化率,就足以养活一条汽车生产线了。

即便未来真的到了共享时代,不再需要人类司机,这些车辆还可以作为自动驾驶出租车,在改造后继续为用户提供出行服务。

然后就是自动驾驶技术。

第三方自动驾驶技术公司的一个常见困境,在于养不起一个代价高昂的自动驾驶车队——车队往往扮演着积累自动驾驶数据的角色。

而数据、算力和算法被认为是自动驾驶的基础。

但滴滴作为出行公司,在数据方面拥有优势,第一款定制车D1的一些个性化功能,其实就反映了这一点。

如果落地L4级自动驾驶技术,滴滴规模庞大的车队每天都能生成很多数据。这也是Uber这种出行公司热衷于自动驾驶的原因之一。

所以滴滴如果造车,既可以在自己的车上部署自研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也能向其他车企输出技术。

这是一种成熟商业模式,百度、华为都有类似项目。

如果收购国机智骏真有其事,滴滴将会比已经下场造车的百度更有优势——前者可以把更具性价比的产品租赁给网约车司机,但后者必须把车卖出去才能赚钱。

而且时间越长,自动驾驶技术越成熟,对滴滴越有利——滴滴已经成功运营着中国最大的网约车平台,把人类司机切换到自动驾驶的成本也不会太高。

这让传说中的滴滴收购国机智骏变成了一桩多赢的买卖——后者冀望于解套出局,滴滴需要资质和工厂,国机汽车的股民也因为蹭上造车概念而小赚一笔。

好了,关于滴滴迈出这一步,“人们不必再拥有一辆车”?就讲到这。


返回科技金融网首页 >>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