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中国小儿骨科创始人之一潘少川逝世,享年97岁

2023-09-23 09:05:16来源:媒体滚动

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媒体滚动的中国小儿骨科创始人之一潘少川逝世,享年97岁,如果您对中国小儿骨科创始人之一潘少川逝世,享年97岁感兴趣,请往下看。

澎湃新闻记者从北京儿童医院方面获悉,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儿科医学教育家、中国小儿骨科创始人之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潘少川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9月21日上午10点20分在京逝世,享年97岁。

潘少川同志,男,汉族,1926年11月4日生,195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任北大医院外科助教,1952年起从事小儿外科工作,1955年调至北京儿童医院,1974年至1984年任北京儿童医院副院长。

潘少川教授一生勇于开拓创新,用毕生的心血不断追求小儿骨科最先进的诊治方法。1958年,因小儿骨科病人增多,他被选派到天津参加全国骨科医师进修班,后在张金哲院士的帮助下,创办我国首个小儿骨科组,此后专门从事小儿骨科临床、教学和研究工作。他带领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小儿脊柱侧弯矫形、小儿先天性胫骨假关节、肢体不等长等严重的先天性畸形的手术治疗。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国还没有治疗脊柱侧弯的手术方法,患儿一旦错过了最佳治疗期,就意味着将终身残疾。面对着许许多多希望得到救治的眼神,潘少川教授决定进军小儿脊柱外科领域。

起初,开展脊柱外科手术需要的器械设备多,对麻醉的要求特殊,对手术操作要求高,手术风险大,一旦失败,患儿将面临瘫痪的危险。国内没有先例可循,潘少川教授就向国外的同行学习,之后进行了大量的动物试验和尸体解剖。买不到的器械和设备,他就和工程师一起研究、设计、制作和验证。不分昼夜,没有节假日。1979年,在北京市卫生局的大力支持下,医院购买了用于治疗脊柱侧弯的手术器械,经过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1980年5月,潘少川教授带领他的手术小组,终于成功地完成了国内第一例小儿脊柱侧弯矫正手术,在小儿脊柱外科领域迈出了勇敢和坚实的第一步。北京儿童医院骨科在潘少川教授的率领下,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共完成了近4000例的脊柱侧弯矫正手术,平均矫正率在70%左右,达到了国外同行的水平。数以千计的“罗锅”孩子挺起了脊梁。

在小儿骨科的其他领域,潘少川教授同样追踪着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小儿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是由于胫骨不能正常愈合、连接,致使身体缺少胫骨的支持,患儿只能用一条腿蹦着走,或者只能坐在轮椅上,这是一个世界范围的医学难题。1985年,当潘少川教授获知前苏联科学家Ilizarov(伊利扎诺夫)发明的一项新技术可以治疗小儿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时,他立即着手学习、交流和引进。1989年,潘少川教授在国内率先引进并应用 Ilizarov 理论和技术矫治肢体不等长和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症。经多次测量、摸索制成了适合不同年龄、各种部位的环形外固定器,成功地开展了小儿肢体不等长、骨缺损、严重畸形足、关节挛缩、髋内翻和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等疾病治疗,使患儿术后能恢复正常走路。此项技术在全国各地推广。经他治愈的患儿有的能跳探戈舞,有的甚至还能踢足球。

潘少川教授一生治学严谨,求真务实,成果丰硕。在国内外核心杂志发表论文80余篇;1987年主编了国内首部《小儿矫形外科学》,并于2005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再版,更名为《实用小儿骨科学》。1998年与吉士俊、王继孟合编《小儿骨科学》,同王果合著《小儿外科学图谱》。2004年与张金哲院士和黄澄如教授合著《实用小儿外科学》。此外,参加全国有关骨科和儿科学高级专业著作和教材编写15部。

潘少川教授曾任中华小儿外科杂志副主编,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会主任委员、顾问,北美小儿矫形外科学会会员,亚洲小儿外科学会终生会员,中国医学基金会理事。1951年在长春参加抗美援朝手术队立二小功,1958和1977年两次被评为北京市卫生科技先进个人,1988年被国家卫生部授予全国卫生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称号,1992年获享国务院特殊津贴,1993年被评为北京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多次荣获北京市卫生局和北京儿童医院党委奖励。2009年获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第七届小儿骨科学术会“杰出成就奖”,表彰其从事小儿骨科50年所取得的成绩。2020年,作为中国小儿骨科顶级专家,潘少川教授以“开拓者”身份获得“敬佑生命·荣耀医者”公益评选活动“生命之尊”奖项。

好了,关于中国小儿骨科创始人之一潘少川逝世,享年97岁就讲到这。


返回科技金融网首页 >>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