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8岁小小志愿宣讲员:大家好,我是2000多岁的广州西汉铜铙

2023-09-10 09:05:16来源:新快报

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新快报的8岁小小志愿宣讲员:大家好,我是2000多岁的广州西汉铜铙,如果您对8岁小小志愿宣讲员:大家好,我是2000多岁的广州西汉铜铙感兴趣,请往下看。

“您好!这是一件打击乐器,您要听听它的故事吗?”沧海桑田,这件广州增城出土的西汉铜铙,历经2000多年时光冲刷,腔体古绿,铙口微翻;稚嫩童声在它旁边响起,一位8岁小女孩,身穿南汉二陵博物馆志愿者马甲,正向你投来期待而勇敢的目光。

“好啊,小朋友,你说吧!”路过的观众都不禁驻足。

1

从紧张忘词到成为展厅“主人”

只用了不到半天时间

这,就是在2023年暑假期间,由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汉二陵博物馆)举办的“羊城文物会说话——小小志愿宣讲员”活动,讲述的是展览“寻迹羊城——2022年广州考古新发现”的出土文物。

“大家好,我是来自体育东路小学二年级的陈楚菡,今天,我变身为古代乐器——铜铙。”眼前小小女生,举起挂在身前的画板,一大一小两个卡通“铜铙小绿人”,正咧嘴大笑。

“作为商周时期流行的一种打击类乐器,我今年已经2000多岁啦!我是一件小号宝宝,人们可以将我拿在手上进行敲击,‘执而鸣之’。我身上有明显的使用痕迹,这种外翻的痕迹可能是由于多次敲击导致的。我还有一些大号的伙伴们,它们就得插在器座上进行敲击啦。”

用手比画着高度,她的马尾一甩一甩,抬眼看看众人,好像又想了一下词,接着大声继续:“古代贵族在祭祀等重要仪式,大多会请我上场,用我奏出厚重悠扬的乐声,搭配其他乐器,以表示典礼的庄严肃穆。除此之外,我们也会出现在征战中,用来振奋人心!”

“想听听我发出的声音吗?”她的跃跃欲试,让人兴致勃勃跟随来到展柜后面,墙上的iPad被她熟练地点击——“你听!”

乐音苍劲洪亮,似从远古传来,眼前纯真的讲解者,是开启这趟神秘旅程的领路人。

8月20日,目睹了老师培训、孩子实习、正式“上岗”全过程的收藏周刊记者观察到,8-13岁的这十几位孩子,从紧张忘词,到成为展厅里落落大方的“主人”,只用了不到半天时间。

2

馆方“导师”破冰,羊城观众呼应

羊城文物终于“说出话来”

更好传播羊城考古成果,让青少年观众在“听、画、思、写、讲”中感受广州历史文化的魅力,并以志愿服务的形式表达自我、宣传广州,南汉二陵博物馆在这个暑期,举办了两期“寻迹羊城2022之‘羊城文物会说话——小小志愿宣讲员’”活动。

二十多位中小学生(均为“i志愿”或志愿时信息管理平台上已注册的中小学生志愿者)利用暑假时间,通过展览探究式导赏、选定文物、绘画创作、撰写词稿、讲解训练等多层考核,前后历时1-2周,终于在“寻迹羊城2022”展厅,成为特殊的志愿者。

畅怀大笑的陶屋、跳绳的铜钱、舞动的铜铙、有守护神的魂瓶……孩子们画出了自己理解的文物,把它们佩挂身前,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向来到展厅的成百上千名观众,讲述着“自己”的故事。

8月20日的这场,是第二期宣讲。一开始,陌生观众的到来,常会让孩子手足无措,并向“导师”投去求助的目光。怎么上前第一步?怎么开口?有的孩子甚至缩回到角落里。

“我们有小小志愿者讲解员,您愿意听一下他们讲故事吗?”馆方“导师”破冰,羊城观众呼应。“好啊!”不管是带娃前来的家长,还是结伴同行的大学生,乃至年长观众,都给予了充分的配合和等待。

是的,等待。孩子在大家鼓励的目光中,终于开始了计划中的第一句:“大家好,我是一件文物,我的名字叫作……”

近三个小时的志愿宣讲服务,孩子们从起初的紧张背书、结结巴巴,到后来的主动打招呼、声情并茂讲故事,最后甚至互相推荐、全场互动,以文物为支撑,以观众的支持和历史的深邃为土壤,他们在极短时间内,快速提升着表达力和自豪感。

来自番禺珊瑚湾畔小学五年级的曾荻珈,展柜旁一站,已是位端庄的小小男子汉,笑容可掬,音色洪亮。“大家好!现在啊,我是一张明代的买地券。我是被考古工作人员在黄埔区暹岗古墓M3地块发掘出土的。我呀,就是通过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土地契约文书,向地下神祇,宣告亡人在冥界的居留权……我的出现,是当地土地买卖关系在社会上得到普遍认同和广为流行的客观真实反映。”

许多观众都被他的自信身姿和抑扬顿挫言辞吸引,有人甚至和他探讨起来。

“很了不得!”一对中年夫妇,本来就要和买地券擦肩而过,是曾荻珈的主动邀约,让他们停留。畅聊十多分钟后,他们忍不住向孩子竖起赞赏的大拇指。

曾荻珈已是第二次担任小小志愿宣讲员,他对收藏周刊记者说:“每一次我都会力保文物信息的讲解正确。而最大的收获,是我终于能勇敢向陌生人迈出第一步,开启沟通。我一直觉得广州是一方充满希望和热忱的土地,而当我对‘寻迹羊城2022’越了解,就越深意识到,我们脚下原来很早就有灿烂文明。”

3

用考古成果帮助青少年读懂广州

在志愿服务中传播羊城考古成果

该院(馆)展陈宣教部工作人员肖洵负责该单位志愿者工作,作为本次全程跟进的“老师”,在当天采访中,她说:“孩子们进入角色是比较快的,这也证明我们的培训有所成效。”

她说,孩子报名参加活动之初,需要证明自己的口头表达和绘画能力,这已经是在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入选之后的绘画指引、现场培训和服务测试,耗时较长,是对孩子专注力和好奇心的考验。“同时还需要父母协助去完成文物讲解词的撰写,这不仅是亲子互动,而且也是以家庭为基点的传统文化二次传播。到了真正讲解阶段,他们的表达越来越流畅,无形中,传播历史文化的使命感就上来了。”

她表示,志愿活动让青少年在“听、画、思、写、讲”中感受到广州历史文化的魅力,拉近了博物馆与青少年之间的距离,用考古成果帮助着青少年读懂广州、热爱广州,在志愿服务中传播着羊城考古成果。

●数说志愿服务

2023年暑假期间(7月15日-8月31日),226位广州市中小学生在南汉二陵博物馆不同岗位上开展咨询指引、秩序维护、图书整理、活动辅助等志愿服务517场,总服务161560人次,服务时长达1765小时。

2023年,南汉二陵博物馆志愿者团队继续扩大规模,现有注册志愿者101人。

■收藏周刊记者 潘玮倩

好了,关于8岁小小志愿宣讲员:大家好,我是2000多岁的广州西汉铜铙就讲到这。


返回科技金融网首页 >>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