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庭院经济”里的新农人:在成都乡村,把生活过成诗歌

2023-05-31 13:05:17来源:红星新闻

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红星新闻的“庭院经济”里的新农人:在成都乡村,把生活过成诗歌,如果您对“庭院经济”里的新农人:在成都乡村,把生活过成诗歌感兴趣,请往下看。

今年初,“庭院经济”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文件中明确提出“鼓励脱贫地区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庭院经济”。

“庭院经济”是以农户家庭为单位,以庭院空间为场所,以绿色生态为理念,在家庭经济的基础上衍生的一种经济形式。

近年来,很多年轻人返乡创业后,开起民宿、办起快递收发站、开起小超市,打开了“农商文体旅”的新空间,成为“庭院经济”的新力量。在成都,逐渐增多的“新农人”,正用自己的方式把“庭院经济”种在乡村的大地上。

乡村设计师

在成都的村庄里描绘画中的小院

闲暇时光,来到成都的乡村,住进改造后的乡村小院,享受一段惬意的时光……这种“游”向乡村的方式,这些年吸引了不少人来成都乡村生活。而这些小院都出自乡村设计师们之手,李洁是他们中的代表,从2020年开始,从事多年摄影工作的李洁卖掉成都市区的房子,筹到资金成立一家公司,专做乡村设计。

▲李洁(中)在联和村 图据受访者▲李洁(中)在联和村 图据受访者

李洁表示,她正式成为乡村设计师的时间并不长,“我是从2020年,接受龙泉驿区同安街道红旗村的改造设计业务之后,才算踏进这一行。”李洁说,她和别的同行不一样的特点是,用摄影师的眼光观察乡村、用镜头感改造乡村。

还原乡村本来的样子,是李洁一直坚持的理念。她不希望乡村改造后,成为一座缩小版城市,丢失了乡村原本的气息。“改造后的乡村更应该是炊烟袅袅、溪水潺潺、鸡鸭成群、鸡犬相闻,一幅惬意的画面。”李洁笑着说,当初改造红旗村的时候,定了她的设计方案并实施;以旧改旧,尽可能保持原貌,成为当时的核心设计思路。

如今,红旗村已经成为乡村旅游网红打卡地,“现在村里面引进了一个乡村咖啡店,在不改变村子原貌的前提下,让村里的农户在家门口就能体验到城市的感觉。”李洁表示,通过乡村整体改造,当地的环境变得更整洁、更有规划,农户的居住体验提高。其次,村里的一些农副产品,如土鸡、土鸭等,可以在当地直接销售给游客,不用再像以前,身背沉重的农产品去赶集。第三,通过乡村改造吸引来的大批游客,又能够拉动当地的民宿、农家乐等发展,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红旗村的案例成功后,联和村的村支书成了李洁的“粉丝”。前不久,联和村村支书决定向李洁发出邀请,希望她能帮助该村进行整体设计。

李洁在考察完全村后,发现这里不同于其他村庄的特点是百年以上的宅院多且集中。“百年老宅村”的设计和宣传概念,出现在她的脑海。在这些连成片的百年老宅里,可以经营民宿、开茶馆,做着游客们平时习以为常的事,一定别有一番趣味。

除了打造“百年老宅村”的概念外,李洁还提出了中央厨房计划;即寻找一座老宅,改造成餐厅,每天都有专人负责在村民间采购新鲜的鸡鸭鱼兔等,如果食材不够,派专人下山采购,只要在村里住宿的游客,都可在这家餐厅里提前点餐。第二天,餐厅会准时将餐食送至房间,省去游客四处寻找餐厅的时间。

此外,除了古建筑,联和村的四季都有它的美景:春天可赏油菜花,夏天可避暑纳凉,秋天可赏红枫,冬天可观雪;如果天气好,每天都可以观日出、看云海。据李洁介绍,联和村盛产茶叶、也种植油菜花,这些经济作物不仅可以售卖,在生长过程中,也可成为美丽的风景。成片的茶树铺满山间,成群的采茶女忙碌其间,映衬着远处漫山金黄的油菜花,一定会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打卡。

李洁选择了一座位于联和村后山上的一处百年老宅,作为驻村的摄影及设计工作室,“这里相对安静,也是相对孤立的老宅,我在这里办公,不会影响村民的正常生活”。

寻找每座村庄的与众不同,是乡村设计师们的使命;把这些特色凸显出来,则是他们的职责。看着越来越多的村庄焕然一新,也许是乡村设计师最大的快乐。

共享菜园主理人

在城市近郊打造市民的精神世界

有人想改造乡村面貌,就会有人想继承乡村生活。舒娟是成都郫县人,1989年出生的她,是一名培训机构的美术老师。而她更喜欢别人称呼她“农民姐姐”。

▲舒娟正在劳作 图据受访者▲舒娟正在劳作 图据受访者

“我家里有30亩地,自己种20亩,剩下的10亩提供给租客们种植。”舒娟说,到了收获的季节,租客们都会端着盆、提着桶,采摘自己种的瓜果蔬菜。他们中绝大多数都生活在城市里,平时很少有机会零距离接触种菜的全过程,在共享菜园里,可以满足他们做农人的愿望。他们会把采下的蔬菜交给舒娟一家,由他们完成从新鲜蔬菜到美味菜肴的最后一步。

这个共享菜园项目,是舒娟在3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开始的。当年,舒娟几名城里的同学希望可以体验种菜的感觉,她二话不说,分出一些土地供同学们耕种。同学们将这件事分享给身边的人,随后越来越多的人找到她,希望也可以分得一些土地种菜,同时支付一定的费用。

就这样,舒娟的共享菜园知名度越来越高,目前已经有100多名租客在她的菜园里种菜,每年,她也可以通过共享菜园获得10万元左右的收入。“我就是这些租客与土地之间的桥梁。”舒娟说,看着每周都有租客带着期待,来菜园里“看望”亲手种的瓜果蔬菜,心里都有一种幸福感。

这些租客刚到菜园里时,常常会嫌脏嫌累,甚至有些女生带着好奇来,却不愿下地干活。然而,当这些租客拿起铲子、锄头立刻沉迷其中,“那种解压的感觉,就是他们想要的。”舒娟回忆,有一名女士,跟着丈夫来到共享菜园,但只是蹲在田埂上。当她看到丈夫手里的茄子时,充满好奇,一直追问茄子是长在哪里的。当丈夫领着她下地细看时,她的探索欲开始被发掘。舒娟看着那名女士,感觉她看待茄子的眼神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有一种关爱与怜惜。

舒娟表示,“对于蔬菜瓜果相关知识的普及,也是共享菜园的意义所在。”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她,对这里一草一木的情感,早已渗入她的身体。做共享菜园项目,不仅可以获得一笔收入,更重要的是不用背井离乡。

她喜欢简单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柴米油盐、人间烟火、三五好友、谈笑风生。这里,满足了她和像她一样想回乡创业的年轻人们。舒娟看着她的菜园说,“我会在社交平台上,分享我和我的共享菜园的日常故事。我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共享菜园的意义,也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可以像我一样,回乡发展”。

乡村记录者

在网络传播乡村魅力

新农人创造着乡村的新魅力,而乡村记录者,传播着他们的一点一滴。

刘娴是一名自媒体博主,从去年8月起,她开始在社交平台上,专门拍摄四川乡村的人和事。记录乡村的人和事,一直是刘娴热爱的事业,是她的初衷。去年,她来到成都新津的张河村,看到村庄的现代感,让她颇为惊讶。刘娴对张河村的集趣共享农庄印象最深,在这里,可以围炉煮茶、呼朋唤友一起聊天。远离城市喧嚣的小聚,让她在每天高强度的工作中暂时解脱。

▲刘娴在拍摄过程中 图据受访者▲刘娴在拍摄过程中 图据受访者

刘娴在自己的视频里曾说,张河村就是未来中国农村的范例。这里的房子自带网红气质、有让人羡慕的独立小院、出门就是辣椒地。这片辣椒地里,集齐了全国各具特色的辣椒品种,杭州7号、地螺、顺美等应有尽有。到了傍晚,华灯初上,小院内阵阵饭香不断传出,像在呼唤晚归的人。

在共享农庄里,不仅有世界著名设计师设计的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还有传统的中式庭院,如果这些都满足不了,那么拥抱自然的露营体验不能错过。

你以为这是张河村最初的模样吗?过去,这里也曾是一座多为老人和孩子的“空心村”,商业、配套设施匮乏。如今,正是“庭院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到这里,这座村庄不再“空心”。企业多了,就业岗位也多了,村里的年轻人生活得更好,扎根在这的意愿也更强。

刘娴说,她作为一名自媒体博主,也是一名乡村记录者。让更多的人了解农村、了解农村的变化,就是自己的使命。她一直在实践自己的职业使命,不仅在宣传乡村建设的成果,也在努力发现更多没被注意到的乡村。

“我是一根小小的杆子,我希望我的每一次传播,可以撬动一座村庄未来发展的商机。”

心存美好,便有满眼春光。不论是用听觉、视觉、触觉,还是想象力,热爱乡村的新农人们,用自己的身体力行,书写着他们对于乡村振兴最美好的想象。 

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实习记者 胡谦

编辑 成序

好了,关于“庭院经济”里的新农人:在成都乡村,把生活过成诗歌就讲到这。


返回科技金融网首页 >>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