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开栏语丨从惩教到干预,32.7万触法少年的来路与归途

2023-05-22 21:05:10来源:红星新闻

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红星新闻的开栏语丨从惩教到干预,32.7万触法少年的来路与归途,如果您对开栏语丨从惩教到干预,32.7万触法少年的来路与归途感兴趣,请往下看。

今年2月,一起12岁男孩性侵同岁脑瘫女孩的案件进入大众视野。2021年,女孩遭侵犯报警后,因男孩未满14周岁,警方最终未予立案,女孩家属遂提起民事诉讼。在2022年末,法院作出二审判决,判处男孩方赔偿约15万元。

这不是大众第一次表现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深深担忧。

2022年10月28日,时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的张军于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上作关于人民检察院开展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情况的报告,该报告指出,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趋势。

最高人民检察院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2年,全国检察机关受理审查起诉未成年人犯罪32.7万人,年均上升7.7%;其中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从2018年的4600多人上升至2022年的8700多人,年均上升16.7%。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总体上对未成年人不适用死刑、未成年人犯罪从宽处理。但舆论也有担忧,这是否让其有恃无恐?

近年多起严重犯罪案件的施害人皆因年龄尚不足14周岁无需承担刑事责任,修改刑事责任年龄的社会呼声愈发强烈。2021年3月,《刑法修正案(十一)》正式实施,针对性下调未成年人实施恶性犯罪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以12岁、14岁和16岁为界,形成了三种刑事责任年龄格局。

其中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但大部分的未成年人触法并非罪大恶极。

据统计,自2018年至2022年9月,盗窃、聚众斗殴、寻衅滋事位居审查起诉阶段未成年人犯罪前三位。

“我们发现,有很多未成年人犯错犯罪出于冲动。”上海市法学会未成年人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郗培植说。

由于未成年人普遍身心都未完全发育成熟,对自我行为后果和所造成的社会危害缺乏清楚认知,使用刑罚措施来处置未成年人犯罪有其局限性。有犯罪记录的未成年人还有漫长的人生道路要走,如果社会不接受他们,容易导致被贴上标签后自暴自弃。

对于那些情节较轻、附条件不起诉或适用缓刑或假释的触法少年而言,非刑罚处罚措施更加契合“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目前,根据年龄、犯罪情节轻重等要素影响,触法少年将面临刑罚处罚或社区矫正、专门学校教育等非刑罚处罚措施。

在《刑法修正案(十一)》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施行前,我国对未成年犯罪人所适用的非刑罚处罚措施主要分为:监管人管教措施、专门学校教育、收容教养、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以及具有普遍适用效力的训诫、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和赔偿损失等。

社区矫正制度最广为人知。2003年两院两部联合印发通知确立了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201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独立的《社区矫正法》,其中对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作了专章规定。

《社区矫正法》将我国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对象规定为两类:一类是年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被裁定假释以及被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未成年人,另一类是在社区矫正期间年满18周岁的未成年罪犯,继续按照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规定执行的。

2021年6月1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施行后,其将收容教养制度废除,以专门矫治教育取而代之,并将专门学校列为了专门矫治教育的执行机构。

对于违反刑法、因不满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不予刑事处罚的这类未成年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经评估同意,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公安机关可以决定送去专门学校接受专门矫治教育。

可以说,《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就像拼上了一块重要的拼图,其同《刑法》《社区矫正法》等覆盖了未成年犯罪惩处和干预的方方面面。

然而,尽管有了法律规定,但在实操层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收容教养制度废止后,专门学校和专门矫治教育该怎么办?各类社会主体该如何参与社区矫正、职责如何划分?

在新修订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施行即将满两年之际,红星新闻深度报道中心推出“触法的少年”特别报道,试图厘清未成年人犯罪干预矫正的来路与归途,试图为如何更好做到触法未成年人的惩教提供鉴戒。

红星新闻记者 陈怡帆 蓝婧

编辑 郭宇 责编 官莉

好了,关于开栏语丨从惩教到干预,32.7万触法少年的来路与归途就讲到这。


返回科技金融网首页 >>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