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千年古埙 在社区里复活

2023-04-25 11:06:00来源:重庆晚报

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重庆晚报的千年古埙 在社区里复活,如果您对千年古埙 在社区里复活感兴趣,请往下看。

古埙(左一为树脂埙,其余为陶埙)古埙(左一为树脂埙,其余为陶埙)埙乐团正在练习曲目《绣红旗》埙乐团团长张旭张旭和学员吴德清一起吹埙表演张旭和学员吴德清一起吹埙表演

最近路过渝中区红岩村社区,总能听到空幽乐声,很多人都为此驻足,甚至有许多年轻人前去打卡。这个神秘悠扬的声音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原来,这里有一群“50后”“60后”,因为热爱古埙,他们每周自发聚在一起学习演奏、编排节目,并到重庆各地进行演出,宣扬古埙文化。

“50后”学埙 主打一个热爱

4月24日上午10点,重庆晚报记者来到渝中区红岩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二楼活动站。还未走近,耳边便传来了一阵阵浑朴苍凉的乐声,空旷、悠远、没有杂质……推开门,教室里坐着8位阿姨,她们两手捧着埙,正对着乐谱练习,分外专注。

这里就是张旭教学古埙的教室。张旭今年60岁,是红岩村社区埙乐团团长。这埙乐班就是由她创办,免费教社区居民学习吹埙,从星期四至星期天都有课。

“我们正在筹备27日的演出曲目《绣红旗》。”张旭见重庆晚报记者,主动介绍起来:她们都是埙乐团的骨干成员,年龄以“50后”为主,在一起学习吹埙至少2年以上了。

张阿姨是一名“50后”的新学员,加入埙乐团,她很是欣喜。“自从学习了埙,我现在出去旅游都要带上它。在云南石林中吹埙,埙声在山谷中回荡,特别悠扬好听,引得好多游客的注意。”

团里的艾叔叔今年80多岁,自去西安旅游接触了古埙后,便自学十余年,他说:“我将埙看作我最珍贵的玩具,每天晚上都要抱着睡觉,走到哪里便将它带到哪里,从不离手。”

手脑眼配合 对中老年很友好

“我在学埙之前完全是一个音盲。”张旭说,自己是2019年3月开始跟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埙专业委员会的赵焕鼎老师学习古埙。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了乐感,并于2019年8月,在化龙桥街道红岩村社区创建了公益教学团队。

“我现在都记得,第一期课程有15人报名,但到最后坚持下来的仅有6人;第二期有23人报名,到最后沉淀下来继续学习的人寥寥无几……不过,现在已经开办到第6期了,受训学员已达200余人,并组建了35人的埙乐团。”张旭表示,古埙其实对中老年人很友好,能够帮助老年人预防老年痴呆。

记者观察到,埙有十个孔,分别对应十根手指头,在一边吹气的同时,灵活调整指法,就能够演奏出婉转的音乐。

“老年人学埙最大的障碍是气息问题,吹埙需要深吸一口气到腹部,而不是在胸腔,这样吹出来的气才够长;同时嘴唇尽量收拢,再加上手指配合,眼睛跟着谱子走。这一整套动作,需要脑、手、眼的相互配合。”

为了练习好这套动作,张旭每天都会用吸管吹水锻炼唇部肌肉,并坚持做手指操。

张旭介绍,现在团里的学员不仅来自红岩村社区,九龙坡区、北碚区、沙坪坝区的学员越来越多。

聊起古埙未来的发展,张旭说:“我更加注重集体传承。”目前,她正在申请第八批渝中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多知道点】

大地之音,千年雅乐

古埙,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1956年,在西安半坡遗址出土了两枚距今6000多年的陶哨,它们用细泥捏成,保存完整,经过考古学和音乐家们的考证,陶哨被认为是我国最古老乐器埙的最早形式。

新石器时代,它被用做打猎时集合人的像号角一样的工具,后来就发展到当作乐器来使用。

而如今,埙的形态各异、颜色不一,按材质主要分为树脂埙和陶埙两种。“陶埙音色圆润饱满,富有张力,树脂埙结实耐用,但音色美感要差一些。对于初学者来说,基本区分不出音色的差别。”张旭拿起面前的埙说道:“喏,这也是陶埙,外表虽并无多大差别,但它能吹出更高的音调,我们叫它高咪陶埙。”

重庆晚报-厢遇记者 柏雨欣 摄影报道

好了,关于千年古埙 在社区里复活就讲到这。


返回科技金融网首页 >>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