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评论|“鹅腿阿姨”走红背后,是大学生对社会连结的渴望

2023-11-29 17:05:30来源:红星新闻

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红星新闻的评论|“鹅腿阿姨”走红背后,是大学生对社会连结的渴望,如果您对评论|“鹅腿阿姨”走红背后,是大学生对社会连结的渴望感兴趣,请往下看。

大学有墙,但烟火气是挡不住的,而所谓的烟火气,不过是形形色色的人,是五味俱全的生活,也是每一个人都试图触碰与捕捉的踏实与安稳,其中也包括大学生

近日,“鹅腿阿姨清北之争”话题引爆网络。据报道,“鹅腿阿姨”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都有微信群,同学们在群里订购后,阿姨每晚9点左右到校门口送货。而随着“鹅腿阿姨”走红,已经有大批市民来购买,网红、媒体更是将“鹅腿阿姨”的流动摊铺围得里三层外三层。

↑27日晚上,“鹅腿阿姨”陈女士被学生“包围”。

有的大学反应很快,食堂开始自制烤鹅腿,希望满足学生对鹅腿的渴望。这个及时回应学生诉求的态度固然值得肯定,但学生真正想要的,恐怕并不是标准化生产出来的食物供应,而是一种自然生长的、偶然发现的民间小吃。它只有在一种特定的情境里,才会具有那种满足味蕾又沁人心脾的滋味。 

我很能理解这些学生对烤鹅腿的追捧。当年读书的时候,我也遇到过这种类似的“商业热点”。记得当时学校里有一个卖大馅水饺的摊位,格外受欢迎,在网上也颇有些名气。后来,学校食堂推出了类似的产品,但终究无法取代这个摊点。我们对学校的“仿制品”,也几乎都没怎么尝过。

现在想想,这种差别不只是味道本身的,而是食物背后的气质与意蕴,也是集体生活的学校无法提供的东西——一种生活的实感。大学生来到这些摊点,他们用金钱而非校园卡买到热气腾腾的食物,他们看到了一位位鲜活的商贩,这之间或许还有两句关于生活、学习、天气的寒暄,在这里,大学生进入了生活,也进入了社会。 

这种体验是截然不同的。就好像哪怕大学图书馆已经很豪华、很丰富了,但学生依然愿意流连周边街角的书店。道理是一样的,大学生渴望一种与社会的连结:小商铺才是生活日常的场景,而非校园特殊空间里的“造景”。 

而“鹅腿阿姨”留给人们的思考,显然也不只是烤鹅腿好吃、大学生想吃点好的、大学食堂要丰富供应这类,而是小中见大地展现一个道理——如果大学生连味蕾都没法和社会隔绝,那么大学的风景、管理乃至精神,又怎么可能和社会隔绝? 

过去一段时间,关于学校大门要不要敞开的讨论,在互联网上很有热度。其实,大学校门开放,受益者不只是公众,也有大学生自己,他们可以更真切地和社会连结起来。可以想象的是,一所大门紧闭的学校,学生们吃到烤鹅腿都会变得非常奢侈。 

而学生们也需要在校园内外,看到来来往往的行人,看到起早摸黑的商贩,看到扶老携幼的家庭,看到生活本真的样子。这当中,学生们会收获美味的烤鹅腿,相信还会收获更多——一种对社会现实的体认。 

就在前两天,郑州大学宣布取消公众入校限制,只需要预约并在规定时间入校即可,在网上引发了不小的关注。这个新措施虽好,但仔细想想,其实还没达到数年前自由进出的程度。 

而检索一些名校的管理措施,虽然大门都已经开放,但附加的条件也有不少,诸如固定的时间、有限的门票,让进入校园没那么容易,也总让公众觉得不够痛快。在今年暑假期间,北大、清华等学校因为门票有限、预约困难,甚至催生出了“黄牛”生意。 

当然,一些学校根据自身的状况,出台一些管理措施,这种情况在所难免。但人们也应当想想一些根本性的问题:我们需不需要把大学变得这么特殊?让它像一座孤岛一般嵌入城市空间之中?大门挡住了游人,是不是也挡住了大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沟通与流动? 

而“鹅腿阿姨”的走红,应当给我们一些启示。大学有墙,但烟火气是挡不住的,而所谓的烟火气,不过是形形色色的人,是五味俱全的生活,也是每一个人都试图触碰与捕捉的踏实与安稳,其中也包括大学生。那么大学该如何开放,应该向着什么方向努力,由此也可以明确了。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易之

编辑 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好了,关于评论|“鹅腿阿姨”走红背后,是大学生对社会连结的渴望就讲到这。


返回科技金融网首页 >>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