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黑蚁资本&社科院:《2022中国消费企业社会价值研究报告》| 精选报告

2023-10-19 13:05:06来源:IT桔子

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IT桔子的黑蚁资本&社科院:《2022中国消费企业社会价值研究报告》| 精选报告,如果您对黑蚁资本&社科院:《2022中国消费企业社会价值研究报告》| 精选报告感兴趣,请往下看。

来源:IT桔子

ESG、社会价值、可持续的理念在中国从未像如今这般受欢迎。消费者的行为也出现深层改变,他们对个人隐私以及品牌商的ESG策略开始具有更高期望。正如普华永道在一份调研中写道,“中国消费者被具有ESG意识的品牌吸引的同时,具有社会意识的消费主义将继续壮大”。

但可持续理念的蔚然成风,意味着可持续发展得欣欣向荣吗?

两年前,黑蚁资本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成立课题小组,以期通过量化分析与走访调研了解ESG、社会价值在中国消费行业的发展情况。2023年,研究成稿——《新挑战、新价值与新未来:2022中国消费企业社会价值研究报告》,这是一份对消费企业在其运营活动中所创造的社会价值的全面评估,是一份可操作的行动指南。

黑蚁将通过这篇文章为大家详细呈现这份报告。

01

序:这是一个对企业提出更多“社会期待”的时代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中国上市公司相继披露ESG报告(E是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责任 Social 和公司治理 Governance 的英文首字母缩写)。

这股热潮起源于21世纪初才兴起的ESG投资。2004年,通过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发布了报告《Who Cares Wins》 ,该报告讨论了如何在投融资活动与公司运营中融入 ESG 因素,并给出了指引。2008年,联合国又发起了可持续证券交易所倡议,开始从上市公司的角度推进ESG。

在过去十年的多项倡议与严峻的现实挑战下,ESG逐渐成为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而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这项长期事业中,不是出于意识形态,是出于对消费者、社会与地球的义务与责任。

纵观国际商业的发展,无论是技术变革、还是商业模式的创新,都曾激发一批优秀企业的诞生。而在当下,除了技术和商业模式之外,一家企业把ESG理念放在什么样的位置,如何在生产技术、商业模式、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环节贯穿ESG,也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若将ESG置于产业内来看,它推动的不仅是一场关于企业的新自我革命,更是一场关于产业的可持续革命。

事实上,消费行业事关中国14亿人口,目之所及的吃穿住用行都包括在内。因此消费行业积极践行ESG理念也会有助于培养消费者在衣、食、住、用、行等方面形成绿色消费习惯,而通过需求端的有力拉动,能带动消费市场全生命周期的绿色低碳转型。与此同时,每个消费者都可以通过改变自身的消费行为和生活习惯,践行ESG理念,参与低碳,这会反向促进企业践行ESG和追求可持续发展。供需两端的互相作用,将对全国消费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起到辐射、带动作用,这将帮助整个社会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ESG是对全球最亟需解决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回答,我们以及后代所生活的新时代需要践行ESG的品牌,更是会诞生ESG品牌的时代。

02

分析对象与方法论模型

本研究从医药生物、商贸零售、家用电器、纺织服饰、美容护理、食品饮料等六个细分消费行业中选取了共107家代表上市企业和59家表现优异的未上市企业,通过量化分析、走访调研的方式,运用社会价值分析指标体系,得出了这些企业在社会价值创造方面的发展情况。

“科技创新”是实现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但其实还存在另外一种同样重要的引擎经常被忽略,即“社会创新”。

将自身的业务优势与当下社会问题相结合,在激活存量的过程中,往往可以给企业带来新的增长点,并寻求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的统一发展。本研究将这种“企业之所长+社会之所需”的业务增长模式称为企业社会创新。

在借鉴国内外主流的ESG分析和企业影响力分析(Social Impact)模型的基础上,本研究根据中国国情,开发了一套社会价值分析指标体系。分别由一级指标(自我价值和协同价值)、二级指标(公司治理、员工权益、与政府组织的合作等10个维度),以及三级指标(公司治理、员工权益等66个相关指标)组成。

03

成立或上市时间较早的企业

在创造社会价值上更为领先

聚焦整个价值模型中的107家上市公司,社会价值与上市时间的早晚呈现高度相关。

按照公开披露信息,本次研究将企业正式上市的年份作为判断时间先后的依据,并将这部分企业按照2000年及以前上市(31家)、2001年—2015年上市(37家)、2015年—2021年上市(39家)进行划分,形成“早、中、晚”的三个梯队并对其进行分析。

如图1的结果显示,处于越早的上市时间区间,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平均得分越高。而在社会价值得分排名前五的企业中,上市时间集中在1993年~2011年间。

04

有女性董事的企业

社会价值表现更优秀

本次调查的166家企业中,公司董事中有女性董事的比例达到50.6%,其中数量最多的单个企业拥有多达6名女性董事。

研究发现,若企业董事中有女性,则企业的自我价值和协同价值得分更高。进一步分析发现,企业董事中有女性,则社会价值各个分维度的得分均高于没有女性董事的企业(如图4所示),这尤其体现在公司治理和与政府组织的合作上。可以认为,女性的企业董事,在提供多元化视角、强化社会责任与企业道德、促进合作与沟通,以及增强企业公信力和形象方面更具优势。

05

多数行业忽视“环保举措”、

“企业文化”、“与国际组织、

社会组织和文化媒体的合作”

本研究按行业划分,对企业在社会价值各指标的平均得分进行分析(如下图5所示)。

结果显示,在自我价值各指标上,企业多数偏重在公司治理上的得分,其次是员工权益和社会责任,而在环保举措和企业文化方面均有所欠缺。

在协同价值各指标上,企业主要偏重与政府组织的合作,其次是与商业伙伴的合作,与国际组织、社会组织和文化媒体的合作较匮乏。

06

社会价值影响力发展的三个梯队

研究根据分位点来划分影响力指数的区间,按照各区间中企业在自我价值、协同价值两大维度上的取值特征和区分差异,总结出了消费企业社会价值影响力发展的三个阶段:行业示范、平稳开拓与蓄势待发。

研究显示,在166家企业中,有57家处于领先阶段,并获得了141.09分的相对指数均值,约占全部企业的34%。有35%的企业处于“平稳开拓”阶段,得分均值为118.08,相较第一梯队已经显现较大差距。同时,仍有52家的企业处于“蓄势待发”阶段,占到全部企业的31%,得分均值为107.66,发展潜力巨大。

研究发现,企业在社会价值发展过程的三个阶段中,呈现出极为显著的三个特征:

头部企业在得分上,显著高于中部及尾部企业,细化之下,在自我价值和协同价值这两个社会价值评估维度上,“行业领先”阶段的企业在所有维度上均领先于其他企业。

在社会价值得分结果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各企业所处行业在得分上也有显著分化:家用电器和医药生物行业分别以141.47和133.96的平均分显著高于其他行业。

通过对各个企业自身在自我价值、协同价值这两个二级指标得分的比较,能够更好地观察企业在各个价值维度发展的不同侧重。研究发现,三个阶段的企业均在自我价值维度上得到更高的分数。并且随着社会价值影响力的减弱,企业在自我价值和协同价值上的比例失衡情况愈发明显。

07

当下消费企业在社会价值创造

方面的三重分化

作为与人关系最紧密的消费行业,其未来发展轨迹将被“创造社会价值”的理念深度影响,践行ESG理念的消费品牌,也是当今时代呼唤的品牌。

本次研究通过对166家消费企业进行社会价值分析,以量化分析、走访调研为基础,总结出了当下消费企业社会价值影响力发展的三个阶段:行业示范、平稳开拓与蓄势待发,并形成了两个主要发现。

一是当下消费企业在社会价值创造方面出现三重分化现象。

首先是头尾分化,头部企业在社会价值上已形成领先优势,中后部企业仍有相当可观的进步空间;

其次是行业分化,生物医药、家用电器行业的社会价值表现总体较好,美容护理、食品饮料行业的发展潜力则有待发掘;

最后是旨趣分化,企业的社会价值实践呈现多元化趋势,并且与主营业务、行业特性的结合愈发紧密。

二是新兴企业在社会价值方面做出了很多创新与贡献。践行ESG、创造社会价值,已经不再是大企业或是老牌企业专属的事情,很多新兴的消费企业正结合自身业务与创新思考,用创意与责任,丰富了ESG与社会价值的内涵。

08

尾声:消费行业更需要变革型ESG实践

以动力来划分,ESG的实践理念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由外力推动,即合规型ESG,企业的ESG实践主要由国家监管、资本压力、消费者舆论等外部因素来驱动。从这个层面来讲,ESG更多成为一种分离于业务之外的工具,并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

第二种则由内生动力来驱动,即变革型ESG。在这种理念下,ESG所代表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将贯穿企业发展的全流程,推动产品的更新、服务的改善、乃至企业的变革。在这个层面上,ESG真正和企业的主营业务融为一体,并通过“面向未来”的理念,从底层逻辑上改变企业的发展路径,创造真正的社会价值。

消费行业更需要的是变革型ESG实践,持续探寻企业“商业向善”进程中的内生动力,探索一条真正结合业务与理念的长期发展道路。

战略支持伙伴

(以下按首字母拼音排序)

你眼中的具备社会价值的企业是什么样?

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们互动。

* 封面图源自Pexels

好了,关于黑蚁资本&社科院:《2022中国消费企业社会价值研究报告》| 精选报告就讲到这。


返回科技金融网首页 >>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