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业观察|中国金融业ESG实践:国际经验与本土化路径

2023-09-19 19:05:15来源:《财经》杂志

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财经》杂志的行业观察|中国金融业ESG实践:国际经验与本土化路径,如果您对行业观察|中国金融业ESG实践:国际经验与本土化路径感兴趣,请往下看。

ESG表现较好的企业往往更加具有长期价值和抵抗下行风险的能力,因而在资本市场上更受投资者青睐

文|张平平

编辑|李晨曦

什么样的企业值得投资?

20年前,优秀的企业需要一张亮眼的财务报告,而今,被视为“第二张财报”的ESG报告正逐渐成为优秀企业的标配。

与财务报告注重财务指标不同,ESG报告从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与治理(Governance)三大方面,向投资者报告企业的相关实践情况,聚焦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潜力。

实践证明,ESG表现较好的企业往往更加具有长期价值和抵抗下行风险的能力,因而在资本市场上更受投资者青睐。

以明晟(MSCI)全球ESG指数为例,自明晟全球ESG指数编制以来度过的170个完整月份,其中的128个月度明晟全球ESG指数跑赢了明晟世界所有国家股票指数,概率超过75%。

与欧美等市场相比,中国ESG体系建设在近几年才出现较大发展,其中金融行业的探索走在了前面。

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数据,超过1700家上市公司单独编制并发布2022年ESG相关报告,占比达34%。其中,银行、非银金融等行业ESG相关报告发布率超80%。中央财经大学绿色国际金融研究院数据显示,A股货币金融业上市公司ESG相关报告披露率达97.73%,“无论是信息披露率还是ESG评级水平,金融货币服务业都处于全市场高水平”。

2021年以来,陆金所控股(6623.HK)连续三年发布《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下称“ESG报告”),披露其在支持普惠小微、乡村振兴、绿色低碳转型等方面的实践成果。作为中国领先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赋能机构,陆金所控股覆盖了1900万小微客户,在致力于普惠金融的同时,进一步探索形成“金融+”乡村多维振兴模式,将金融的温度传递到社会经济的神经末梢,助力低碳转型和共同富裕。

实践ESG:金融如何更负责任

“我们的地球刚刚经历了一个炙热的季节,也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夏天,这标志着气候崩溃已经开始。”近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就创纪录的气温发表了措辞严厉的声明,并敦促各国领导人“立即加大气候解决方案的力度”。

极端气候条件下,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已不容忽视。今年8月初,受台风“杜苏芮”影响,中国华北地区海河流域发生百年一遇的洪水。官方数据显示,截至8月3日,北京、天津、河北等14个受灾地区的保险机构收到保险报案14.36万件,估损金额32.92亿元。

“20年前,你不用考虑网络安全风险,但现在你必须考虑。ESG也是如此。”一家海外养老基金首席投资官如是说道。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双碳”目标下,这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绿色转型进入加速阶段,活跃其中的市场主体亦纷纷引入ESG概念,将绿色可持续发展融入日常经营决策。

以陆金所控股为例,为实现可持续发展,2021年以来,该公司通过设立消保及ESG委员会、ESG执行委员会,将ESG绩效指标与高管薪酬挂钩等方式,把ESG管理融入企业战略并落实于每个业务环节,管控ESG风险,系统提升ESG表现。同年,陆金所控股开始持续发布年度ESG报告,对外披露其可持续发展成效。

近期,陆金所控股第三份年度ESG报告出炉。数据显示,2022年,陆金所控股继续致力于推动自身运营的绿色转型。通过推行绿色健康办公模式,倡导节约用电、无纸化办公等方式,陆金所控股实现用电量同比减少3.3%、用纸量同比减少4.5%。通过一系列的利旧举措,陆金所控股共节省资产5190件,节约金额共计1107万元。

上述行动亦是监管部门倡导的方向。

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鼓励金融机构每年至少对外披露一次本机构环境信息,并提供了金融机构在环境信息披露过程中遵循的原则、披露的形式、内容要素以及各要素的原则要求。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周亮在“2023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上表示,接下来将落实绿色金融监管政策,优化业务流程。将绿色转型进展纳入日常的监管评价。

与其他行业不同,在金融业ESG实践中,为其他行业提供资金支持是最重要的议题之一。绿色转型背景下,引导资源更多投向环境友好、社会友好领域,是金融机构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涵。

事实上,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于2004年首次提出ESG概念时,发布了“在乎者即赢家”(Who Cares Wins)的报告,与20家金融机构一起向金融业给出建议,希望能将环境、社会及治理更好地应用于分析、资产管理和证券交易领域。

经过近20年实践,ESG概念已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为。目前,近一半的欧盟资管市场和超过三分之一的美国资管市场已纳入ESG标准。也就是说,金融机构会将ESG标准纳入资管、交易等业务框架,例如增加对新能源等低碳领域的投资权重。

以陆金所控股为例,该公司旗下的平安普惠推出了首个“碳中和”概念小微信贷产品“车e贷”。这是一款面向小微企业主的车抵贷产品,在产品设计中,平安普惠将新能源汽车纳入抵押物范畴,解决新能源车主融资问题的同时,积极开展绿色普惠金融先行探索,助力碳中和。

投资ESG:20年表现跑赢大盘

ESG投资理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起源于宗教教会投资的伦理道德投资。宗教议题是当时社会责任投资的热点,投资者被要求避开一些“有罪”的行业,比如烟酒、枪支、赌博等。

进入21世纪,社会责任投资中纳入了对资源短缺、气候变化、公司治理等议题的考量,逐渐形成了当下的ESG投资原则。驱动投资者的动力也从遵守宗教伦理,演变为谋求更稳健的收益和可持续发展。上述20家金融机构认为,在全球化竞争的形势下,将ESG因素纳入管理流程的上市公司,更可能获得成功,也就会为股东增加更多的价值。

一个典型案例是对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碳减排效应,2012财年-2021财年,新能源车企特斯拉仅靠出售“碳补偿积分”就录得近54亿美元收入。在资本市场上,新能源亦是颇受追捧的投资主题,截至目前,特斯拉市值已超8000亿美元。

总体来看,MSCI和标普数据均显示,以高社会责任评级作为编撰标准的ESG指数在近20年的时间维度里回报率基本高于市场基准。

在此背景下, ESG评级成为开展ESG投资的重要工具。当前,全球ESG评级机构数量已超过600家,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评级机构包括MSCI(明晟公司)、标普评级等。

以MSCI为例,该机构认为,ESG评级的目的在于衡量中长期视角下公司对环境、社会和治理等重大议题财务风险的抵御能力。例如,为了评估一家金融公司是否面临失去顶尖人才的风险,投资者可能会查看有关其员工队伍的多样性、公平性和包容性的数据。

具体而言,MSCI评级指标体系包括3个范畴、10个主题以及对应的35个关键议题。MSCI认为,每个行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和机遇有所不同,因此MSCI ESG评级模型为不同行业设定不同的关键议题,并赋予不同的权重。

在对金融企业评级时,MSCI ESG评级模型设定的关键议题更多聚焦在社会范畴,权重较高的议题包括人力资本发展、隐私和数据安全、消费者金融保护等。而这与陆金所控股近年来的ESG实践不谋而合。

陆金所控股2022年度ESG报告显示,该公司识别出19项重要性议题,其中高度重要性议题包括信息与安全数据、金融产品安全与风控、客户服务、消费者隐私保护、员工福利与权益保护等。

为助力员工个人成长,陆金所控股建立了完善的绩效与培训体系,2022年公司通过线上学习平台知鸟为员工提供线上微课共3369门,开展线上培训4389场,累计学习人次179万,人均学习时长442分钟。

在金融消费者保护方面,陆金所控股将“消费者权益保护”作为战略发展的核心驱动要素之一,守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报告期内,针对新市民、小微企业主、老年人等金融知识相对薄弱、抵御金融风险能力较差的人群,陆金所控股持续开展金融消保“守护者行动”,从源头上提升薄弱人群金融素养,增强风险防御技能与意识。截至2022年末,“守护者行动”已在全国180余座城市落地近1400场,触达消费者超3000万人。

此外,随着数字经济时代到来,信息泄露已经成为威胁金融消费者权益的头号风险。报告期内,陆金所控股累计开展21次信息安全相关的内外部审计工作,确保信息安全管理举措有效落实。同时,每年为全体员工开展信息安全相关培训及活动,信息安全教育培训覆盖率达100%。

本土ESG:中国特色“金融+”样本

值得注意的是,欧美主流的ESG体系在中国市场并不完全适用,对ESG关键议题的本土化拓展亦是中国企业ESG实践的应有之义。《中国上市公司ESG行动报告(2022-2023)》(下称“ESG行动报告”)认为,中国ESG体系建设具有鲜明的“自上而下”特色,与欧美等成熟市场相比,中国企业的ESG实践往往呈现出“政策重心引导+市场需求变化”的双向推动特征。

在此背景下,中国特色ESG议题更多侧重绿色转型、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内容。具体到金融行业,中国特色的实质性议题包括:环境范畴的绿色金融实践、可持续投融资等;社会范畴的普惠金融、乡村振兴、产品安全与质量等;治理范畴的金融科技与数字转型、风险管理等。以中国平安为例,其制定了《平安集团可持续保险政策声明》,提出可持续保险四项原则,将多元保险业务与ESG理念进行融合,从应对气候变化、支持绿色产业、服务小微企业、保障特殊人群等方面,进一步发挥保险产品的风险保障属性,通过加大产品创新力度持续丰富以绿色、社会、普惠为三大支柱的可持续保险产品体系。

作为中国平安旗下联营公司,陆金所控股主要面向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等普惠金融人群,提供零售信贷赋能和消费金融服务。在开展ESG实践的过程中,陆金所控股亦倾向于从普惠金融业务出发,探索更有温度、更加高效、更加可靠、更可持续的金融。

2021年,陆金所控股旗下平安普惠联合平安集团设立了全国首只“碳中和”慈善信托,并发起“平安守护者行动-国家公园”公益项目,借助慈善信托独特的机制,支持全国首批国家公园建设及周边乡村可持续发展,创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发展新模式。

截至2022年末,该项目成功落地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分局、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珲春市局,实现支持100位生态守护者,守护1000个动植物物种,守望10000平方公里土地,移植50000株树苗,修复超604亩大熊猫栖息地。

2023年8月,“平安守护者行动—国家公园”项目在吉林珲春落地了生态旅游能力提升工作坊(下简称“工作坊”)。据介绍,本次工作坊实地调研了珲春市国家公园辖内及周边近十个村、多个自然地带,在此基础上研讨产出了一份生态旅游线路图建议及一份生态旅游项目实施路线路文本建议。

陆金所控股表示,通过开发及设计基于社区参与的生态旅游线路,能够推动国家公园辖区及周边地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更好地平衡生态保护与当地社区发展的共同利益,带动乡村社区的协调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金融业样本。

“平安守护者行动-国家公园”是陆金所控股围绕乡村振兴议题开展ESG实践的缩影。近年来,基于自身普惠金融能力,陆金所控股不断做加法,通过“金融+女性”“金融+产业”“金融+文化”“金融+双碳”等实践,初步探索形成了独有的“金融+”乡村多维振兴模式。

截至2022年末,陆金所控股累计协助近300位农村合作社带头人及农创者获得帮扶资金超1.42亿元。

其中,“妈妈的针线活”项目已在四川凉山州完成6期,并分期采购捐赠缝纫机、裁布机等设备超250台,培训非遗传承地区困境家庭妇女100余人,产出产品3万余件,人均增收2万余元。不仅如此,该项目进一步落地柬埔寨、老挝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全球贫困治理提供了中国样本。

好了,关于行业观察|中国金融业ESG实践:国际经验与本土化路径就讲到这。


返回科技金融网首页 >>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