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黄河远上 上河为记

2023-06-04 17:05:21来源:安徽商报

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安徽商报的黄河远上 上河为记,如果您对黄河远上 上河为记感兴趣,请往下看。

上河记副本.jpg

张晓飞

《上河记》收录作家李敬泽2000年漫游黄河流域的14篇旅记,外加2019年写的《自吕梁而下》。原书名《河边的日子》,新书名寓意为“黄河远上,上河为记”,浙江文艺出版社2022年11月再版。

       作家手绘的路线图,从甘肃、宁夏到内蒙古、陕西,分别用5月、7月、8-9月三条时间线,像脖颈上的项链一样串缀在扉页。地图薄薄一页,线条粗略简约,闭上眼睛,映入脑海的是亘古山河,是滚滚黄河之水,是山野日月,让清澈的目光在纸上相见。

       黄河是母亲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流经青海、四川、山西、河南、山东等9个省区,入渤海,5464公里干流、75.2万平方公里流域,作家没有全走完,但广袤的世界向我们徐徐展开了。

       一个地方人人去,尤其是黄河,甚至路线都相同,作家书写时,独特之处是什么呢?是书写世界的丰富性。人是不能够仅仅生活在熟人群中的,要时常出去走一走。爱或哀愁,都是我们跟远处的世界相遇时才产生的感受。李敬泽有“作家中的考古者”之称,他意境寥廓、文笔蕴藉、情怀悲悯、性灵踊跃,对寻常见闻的描写,处处显露名家本色。青冰上牡丹开,河上民风,自是春秋。

       二十多年,河水奔流,时间前进。《上河记》汇通古今,融入自我,博引文献,抒情状景,叙事记人。“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穿行在文本中的只言片语、微澜情节,旅途中常见的渐迷和顿悟,对文献知识和历史典故的索骥,都与“我”有关。黄河流域的民风民俗、风物地理,无论纪录片式的即时即景还是对独特意象的隐微注解,所呈现的叙述视角都是“我”的发现、“我”的表达。见山水见自己,有“我”的游历,方显可贵。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看着河水的颜色变化,你就知道了居住在河岸上的人。”譬如我所生活的东海边,黄浦江、钱塘江、甬江、瓯江、闽江汇入东海,东海有鱼:鲥鱼、黄鱼、红娘鱼、鮟鱇鱼、魟鱼、鳗鲞、斓鰗,海鲜生猛。读黄河、读东海,得就一壶酒,汾阳的汾酒。《自吕梁而下》写到贾樟柯发起创办的吕梁文学季,让我想起有一年春节在山西,广播电台里播放着家家户户在筹备年夜饭,当主持人念出“黄河大鲤鱼”这五个字时,我口水淌出来了。这是黄河的魅力。

       黄河的鱼好吃,汾阳的酒好喝,山西的戏好看。月朗星稀,锣鼓一响,台上高亢激越。山西梆子不似越剧或昆曲咿呀细语,独有黄河水般浑厚的韵味,台下人仰着下巴,静静看着台上的角做戏。我喜欢黄河边的人们静静过日子、静静看篝火、静静听戏的样子。书中写到山西省晋剧院表演的《打金枝》,汾阳郡王郭子仪寿诞,金玉满堂好儿孙一双双上拜,唯独小儿子郭暖形单影只,公主摆起架子不肯来,哪有为君的把臣拜。郭暖怒从心生,没有我郭家卖命,又哪有你李家的江山来!“一出《打金枝》,根本要义就是三个字,北方话叫‘和稀泥’,南方话叫‘捣糨糊’。南北同心,天下同理,说的是就是一个过日子难得糊涂。”我是在书中才第一次真正看懂了《打金枝》。

       我还读过李敬泽写昆曲《寄生草》:“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哪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俺此去芒鞋破钵随缘化。”黄河边上的五台山,鲁智深醉打山门,寺里不得容身,辞别方丈,从此浪荡。这一曲唱得顿挫悲凉慷慨,也顿挫出了释然快意,此一去轻身向茫茫,无所栖便随处栖,无所住而生其心,从此得了自在。这是作家带给我的远悟———青冰上牡丹开,青冰上无牡丹。

       书中收录了精美照片和明信片,是彼时用胶卷相机拍摄而得,如今轻轻抚触,有一种复古的味道。许多景色和物件,在来势汹汹的岁月和黄河涛声中已发生变化,但有了这本书,我们便始终与黄河同呼吸。

好了,关于黄河远上 上河为记就讲到这。


返回科技金融网首页 >>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