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转化”产学研共话科研成果转化进程 | 蜀山论“健”CEO峰会系列观点精选①

2023-06-12 09:05:56来源:君联资本CEOClub

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君联资本CEOClub的产学研共话科研成果转化进程 | 蜀山论“健”CEO峰会系列观点精选①,如果您对产学研共话科研成果转化进程 | 蜀山论“健”CEO峰会系列观点精选①感兴趣,请往下看。

来源:君联资本CEOClub

新发展格局是实现更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科研成果转化的道路上各方该如何合作与配合,有哪些困难与挑战?5月24日,由君联资本主办,天府国际生物城、策源资本联合主办,动脉网承办的“第四届——蜀山论‘健’医疗健康产业CEO峰会”在成都举办。在“前沿技术创新与科研成果转化”分论坛上,来自产业界、学术界、投资界等与会嘉宾结合自身实践,共同探讨医疗生态科研成果成果转化。

前沿技术创新与科研成果转化前沿技术创新与科研成果转化前沿技术创新与科研成果转化

In Global For Global

原始创新迎来机遇

科技成果转化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实验室到市场要经历不同的阶段,需要建立解决产品转化过程中每个痛点的生态系统。药物研发和转化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如何更好地推动创新药物的研发和转化,打通科学创新到产业转化的桥梁,实现真正的原始创新?

君联资本执行董事戚飞介绍,君联资本依托过去投资的上百家医疗健康企业,构建了医疗健康产业生态圈。近年来,围绕科研成果创新转化持续整合资源,探索打通从Idea到商业化的全链条生态体系,特别注重专业赋能和管理赋能,君联希望把医疗生态资源整合汇聚到真正创新的产品里面,为真正创新的科学家提供支持。

君联资本执行董事 戚飞君联资本执行董事 戚飞

无论是政策环境还是技术研发,中国的创新药都已经迎来了原始创新机遇,但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目前在创新孵化、前沿转化层面还面临很多问题,如何打通科学创新到产业转化的桥梁?如何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如何将产品推向临床与市场?他认为,首先科学家背景的创业者要了解创新、药物开发以及商业化是三种截然不同的能力,企业需要多种能力兼备。其次,真正原始创新一定不能只针对中国市场,更要面对欧美为主的全球大市场,同时还要拓展东南亚、日韩、中东一带一路市场,只有具备这些条件才能实现In Global For Global的原始创新。

产学研各司其职,共创生态

科研成果转化中充满了复杂性与挑战,既面临着技术转化的难题、又面临市场应用的不确定性、以及合作伙伴的选择与协调等一系列挑战。这其中,产学研各方角色如何各司其职?会上,来自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GCP中心、赛赋医药、金斯瑞蓬勃生物的专家及企业家分享了自己的宝贵经验。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黄嵩介绍,北生所打通了临床、药学到科学这个大循环,从临床医生那里收集的问题,在科学的体系里面解决,最后用转化平台做成药物,惠及病人。这其中与临床专家的互动、政府监管部门沟通、CRO企业的合作如药明康德等行业头部企业都是分不开的,北生所的责任就是出人才、出成果、出机制。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黄嵩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黄嵩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GCP中心办公室负责人唐玉分享了肿瘤领域创新药物临床试验的经验。她介绍,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国家癌症中心是亚洲最大的肿瘤防治研究中心,医院在临床研究领域有非常深厚的积累和长久的历史,牵头过各类肿瘤注册类的临床研究。肿瘤是各项创新医疗技术最为活跃的领域,传统临床评价的系统对于新的生物创新技术来讲,很多时候存在挑战。为了能够更好开展临床开发工作,对于任何一个创新医疗技术希望开发的肿瘤方向,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都有资深的研究者匹配,助力企业创新医疗技术的临床开发。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GCP中心办公室负责人唐玉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GCP中心办公室负责人唐玉

金斯瑞蓬勃生物董事长柳振宇从“产业化全球化赋能者”的角度分享蓬勃生物的具体实践,他表示,蓬勃生物作为一站式生物药研发生产平台,定位是赋能者,通过生物药研发平台和技术助力,赋能医药产业及医药企业全球化。蓬勃生物从创立初就定位为全球化的公司,用全球化标准赋能中国创新药企业的同时助力其出海。他认为对于CDMO企业而言,药物的分子形态越来越丰富,应该更加聚焦核心业务和擅长领域。CDMO行业过去几年如雨后春笋的出现,下一步也会面临一个调整、整合的过程,蓬勃生物要做的是把效率提高,把业务真正做好,赋能创新药企业。

金斯瑞蓬勃生物董事长 柳振宇金斯瑞蓬勃生物董事长 柳振宇

对于临床前评价在前沿转化项目中的关注要点,赛赋医药首席科学家王全军表示,对新兴的创新药物而言,第一是要确保首次人体试验的安全性,无论动物实验数据多么漂亮,到人体试验都存在不确定性,故而这样的临床试验必须有扎实的非临床研究来支撑。第二是开展有效性验证,非临床研究将尽其所能为药物作用机制的探索提供支撑,进而帮助更好的开展后续的临床试验方案设计,让未来临床试验执行的各个环节都能够经得起审查。

赛赋医药首席科学家 王全军赛赋医药首席科学家 王全军

困难与挑战:从原始创新到产业转化

圆桌讨论:前沿成果转化中的困难与挑战圆桌讨论:前沿成果转化中的困难与挑战

新发展格局是实现更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通过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这是构建新发展格局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值得关注的是,前沿科技成果转化过程是漫长的,需要涉及多个环节的携手共进,前沿科研成果转化创新之路在哪里?如何突破现有的困难?在君联资本投资副总裁王昊天的主持下,凌泰氪生物创始人宋旭、朗信生物创始人、CEO汪枫桦、锐正生物创始人、董事长王永忠、赛恩吉诺生物董事长杨寒朔,分享了各自的观点。

杨寒朔是中国CGT行业最早的从业者之一,他认为最难的是从Idea到IP,尤其是有价值的Idea到有价值的IP这一过程。很多基础科研不以临床问题出发,使得有大量的Idea不适合形成IP,要引导研究者在Idea阶段瞄准临床需求,否则失败的几率很大。赛恩吉诺聚焦低成本、现货型细胞治疗产品,力求实体瘤实体瘤,目标就是从临床未被满足的需求出发去开发产品。

汪枫桦此前是一位临床诊疗和临床研究领域经验都非常丰富的医学科学家。她表示,创业对于她来说是在不断的加深认识的过程,其实对于很多科研出身的创业者来说,一个新的分子如何成为临床开发过程中的候选分子?产品转化的过程中都需要哪些路径?这些初期都是很大的挑战。创业者更需要的是对产品转化全链条过程的了解。如果可以让创业者更早的接触一些培训,让所有想创业的科研人员对困难有一个充分的准备,科研成果的转化及商业化也会更加顺利。

锐正基因是中国体内基因编辑领先企业,在其创始人兼董事长王永忠看来,锐正基因创始团队都是具有从产品研发到商业化完整落地行业老将,核心竞争力就是善于转化。把一个新的靶点转化成一个商业化的药品,需要很多不同的思维方式,越是新的东西转化难度更高,除了技术难题,创新企业还需要有长期耐心的资本续航和不同业界的资源加持。

宋旭则认为科研成果转化道路上的难题,第一个挑战是如何和投资人成为伙伴,要找懂产业和技术的投资人。凌泰氪从事的业务是生物学基础研究中最热门、最前沿的lncRNA细分领域研发,所以在创业伊始凌泰氪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寻找投资人伙伴,也在反复和投资人的沟通中,结合真正的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不断优化公司的战略,保证公司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科研成果转化各方的合作与配合

圆桌讨论: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各方的合作与配合圆桌讨论: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各方的合作与配合

科研成果转化是一个多方参与、协同合作的过程。构建一个畅通的科研成果转化协作生态是所有相关者都关注并受益的,在此生态中,不同角色如何在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更好地配合,论坛的最后,在君联资本投资总监陈东文主持下,海河生物技术副总裁傅立、深圳医科院院长助理庞宇轩、吐露港生物CEO王金、利格泰生物董事长、总经理袁征、杰诺医学总经理翟启超就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各方的合作与配合展开了讨论。

谈及科学家、临床医生在成果转化中的关注点与产业界、资本方有何差异?傅立表示,科学家最关注的是创新,但是他往往忽视了药监对整个医疗器械管控的要求,包括了它的安全性的情况。医疗器械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产品的类别,涉及到多学科的交叉,为了证明一个医疗器械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会涉及到很多学科的知识。海河生物的服务就是围绕注册法规展开的,无论是法规的咨询业务和法规的确认服务,都是为了更好的促进产品的转化。

吐露港生物是CRISPR诊断技术全球底层专利持有者,也是君联医疗团队在系统扫描行业时,投资的前沿科技转化项目。王金观察到,科学家在针对技术和产品市场前景的对外交流中,很多时候与外界很难同频,科学家更关心从0到1,但应用场景想得比较少。此外,在科研成果转化的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到创新与专利的绑定,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专利权利人的明确,二是重要的专利尤其可以全球落地的,要肯花成本保护,三是如果科学家的发现、发明很重要,要找专业的律所等专业第三方提早介入协助保护成果。

庞宇轩同样注意到了科学家在这方面的认知差异,他表示,很多科学家把大部分精力用在科研创新上,对产品商业化及产品市场前景没有完整的想法,经营可能事倍功半,为了需要更好的科研和市场两手抓,更平衡的开展工作。

对于创新医疗器械的产品开发路径与传统医疗器械模式有何不同,翟启超指出,在国内,此前很长一段时间,真正完全创新的医疗器械公司其实很少,因为非常新的医疗器械想奠定一个里程碑的位置证明它在某一种疾病上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付出的代价是非常大的。慢慢地中国也有越来越多的创新医疗器械涌现出来,希望未来可以走出真正的中国模式。

袁征表示,企业要持续性增长需要有创新产品,教授和医生提出的Idea或者创新点,如果我们认为是一个方向的话,就会一直合作下去。医疗器械则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以往国产医疗器械会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从小医院切入,逐步向大医院渗透,但创新医疗器械则可能需要转变思路,从顶级医院切入,把握创新红利。

好了,关于产学研共话科研成果转化进程 | 蜀山论“健”CEO峰会系列观点精选①就讲到这。


返回科技金融网首页 >>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