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族”魅族20 Pro,游走在及格边缘的“优等生”

2023-04-29 15:05:03来源:PingWest品玩

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PingWest品玩的魅族20 Pro,游走在及格边缘的“优等生”,如果您对魅族20 Pro,游走在及格边缘的“优等生”感兴趣,请往下看。

最近一段时间,有一款旗舰系列手机以一种奇特的角度切入到消费者和媒体的视野当中,关注到它的原因并非它有多强,而是因为它是一款“死而复活”的一款产品。

我对魅族这个品牌有着很深的印象,可以说国内喜欢数码产品的用户,几乎都有属于“魅友”的时间段。

我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在使用魅族的产品,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Flyme,流畅、好用,一度成为安卓UI崛起的希望。当我得知魅族很可能无法继续走下去的时候,甚至还有一点伤感。

图源:品玩 ByArsT摄图源:品玩 ByArsT摄

还好,长时间的沉寂之后,有了新东家的魅族最终还是没有放弃手机业务,并且推出了新一代旗舰:魅族20系列,虽然魅族20系列与魅族18系列之间有着明显的时间断层,不过这也意味着这个品牌的重新开始。

在我用了一段时间魅族20 Pro后,我打算和大家来好好聊一聊个人的“用后感”。

时隔多年,Flyme仍旧是重头戏

魅族20系列产品在第一眼看到,肯定会有一个初步印象,那就是和iPhone真的很像,这种像不止是出现在外观设计上,在系统层面上也有相同的体现。

魅族20系列的整体设计都采用了金属直角边框的设计,并且不锈钢抛光中框拿在手中更是给了消费者相似的手感,尽管这种设计的手感并不出色,但胜在好看。

图源:品玩 ByArsT摄图源:品玩 ByArsT摄

可能是由于工艺、成本等问题,魅族20 Pro的边框并没有做到iPhone Pro系列的高透效果,反而带一点拉丝工艺的朦胧感,只不过指纹还是一样的沾。

图源:品玩 ByArsT摄图源:品玩 ByArsT摄

除此之外,在系统层面,将手机解锁后整机内部的UI设计,也有着比较明显的iOS设计风格,左侧下滑为锁屏界面,右侧下滑为控制中心,控制中心的模块设计也更接近IOS。

图源:品玩 ByArsT图源:品玩 ByArsT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第一印象,很多消费者在看到新版Flyme后,认为魅族正在“抄袭”。

但对于一个摸过无数手机产品的数码博主来说,我并不这样认为。国内的手机系统有那么多,很多都采用了类似iOS左右区分下滑等设计,较真来算的话这些可能都叫抄袭,我认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再去延伸并不是错,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反而矮半截,这才是问题所在。

在我详细的体验Flyme10后,我给出了一个较为正面的评价。魅族应用的打开动画、上划动画、锁屏动画都和iOS做到了高度接近,作为一个iPhone用户,这算是我体验过最舒服的安卓手机动画。

图源:品玩 ByArsT图源:品玩 ByArsT

除此之外,Flyme还有一个标志性的东西,那就是Alive,它可以让用户体验到从息屏界面到解锁,再到进入桌面的穿透感,并且在帧率和流畅性上没有割裂的表现。

为了保持这种一致的流畅感,魅族甚至在Flyme 10上加入了一种类似苹果的“伪墓碑”动画,当我们打开后台界面后,最后一个打开的应用即便在后台界面也会有短暂的动作,比如相机,被上划进入后台后,还会有一段短暂的工作状态。

图源:品玩 ByArsT图源:品玩 ByArsT

正是这种细节上的一致感,让Flyme 10的使用变的更为顺滑,整台手机的流畅感直线上升,对于老iPhone用户也能无缝切换到安卓,这是其他手机厂商中无法感受到的“流畅”。

除了做到“巨人”的流畅程度,在一些基础功能上魅族也做到了保留,这就是我所说的,在巨人的基础上继续向上延伸。

在Flyme 10中,魅族做到了全局的应用挂起小窗,比如我们在游戏中需要短暂的等待,或者在等车的间隔中,可以选择将应用挂起在右上角,随时关注动态。一些调动第三方应用的操作,比如微信授权这类,也可以在小窗中进行操作。

图源:品玩 ByArsT图源:品玩 ByArsT

点击小窗后,窗口还会放大,在这一窗口中对已经挂起的应用进行简单的操作。虽然这是一个目前安卓手机中较为普遍的功能,但是在流畅性上魅族做到了更好。这应该算是目前安卓系统中完成度最高的小窗模式,没有之一。

在魅族20 Pro中,除了第三方应用的广告通知,我也并没有感受到过多广告的干扰,这可能也是和早前魅族宣传的“三零”(无广告)有一定关系,所以Flyme10在广告上还算是比较克制的,这一点也要给出好评。

图源:品玩 ByArsT图源:品玩 ByArsT

由于魅族Flyme是一个纯本地化的手机UI,在一些本地化上做的还是比较出色,比如快捷功能(快速打开微信付款码、扫一扫等等)、快递动态、智能家居、数字健康等功能较为完备。相较于其他厂商更为花哨的功能,我反而觉得魅族这种简单但实用的功能更好一些。

在功能上还有所保留的,就是魅族从早期到现在标志性的“mBack”,通过单击下方横条就可以返回到上一级,重按就可以直接返回到桌面。

但实话实说,mBack是早期魅族在致敬iPhone的home键时衍生出的操作模式,这个功能在按键时代还是比较方便的,但在如今手势操作为王的时代,mBack几乎没有什么优势了,而且由于现在下方横条的面积太小,操作起来反而不如手势方便。

图源:品玩 ByArsT摄图源:品玩 ByArsT摄

除了在系统UI上给出好评,在一些细节上魅族做的也还可以,尤其是超声波指纹识别,无论在速度和体验上都是上等的。

但令人失望的是,魅族20全系仍然使用USB2.0接口,在某些场景上会有所不便。

“喜忧参半”

除了优点,我也要聊聊这款产品的一些缺点。魅族20现在的优势在于Flyme 10的动画、流畅,与魅族品牌一起完成了“新生”,但“新生”也意味这款产品在细节上需要更多的打磨。

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我发现,魅族在UI细节上有着很多小问题,问题不大但有点影响体验。

比如魅族20 Pro的状态栏没有很细致的适配,状态栏的底边高于摄像头的最低处,这就导致很多场景下状态栏都挤在上方很小一块,与屏幕尺寸和画面比例失调。

除此之外,魅族20 Pro的屏幕圆角还有着不少的问题。由于魅族20系列采用了新的ID设计,圆角也与此前的产品完全不同,屏幕左上角的时间或者文字贴在圆角边缘,精致感下降不少。在使用过程中 我还发现了一些不太容易复现的小BUG,这都是系统打磨不够的表现。

图源:品玩 ByArsT摄图源:品玩 ByArsT摄

UI上的问题可以看出是制作团队的人手不足或者“赶工期”,但在影像上的问题则暴露出了魅族在移动影像领域的问题。

先来放几组样张。

图源:品玩 ByArsT摄图源:品玩 ByArsT摄图源:品玩 ByArsT摄图源:品玩 ByArsT摄图源:品玩 ByArsT摄图源:品玩 ByArsT摄

从魅族20 Pro的拍照表现来看,魅族在长时间的沉寂后,在影像领域已经呈现了落后的姿态。比如在拍照的时候,成片几乎就是预览画面,中间几乎感受不到计算摄影的过程,画面只能靠硬件硬撑,但魅族20系列的影像硬件也并不占优势,最终就导致了虽然搭载了三枚镜头,但依旧无法逃脱“扫码级主摄”的现状。

图源:品玩 ByArsT摄图源:品玩 ByArsT摄

此前在华为Mate X3的评测中,我表示X3的影像硬件虽然并不是顶级的,但却能拍摄出了堪比旗舰的拍照效果,这其中最大的功臣就是计算摄影,而在计算摄影发展最为迅速的两年,魅族完全脱离了手机业务,在新品发布时就暴露出了严重的技术积累不足。

在人像拍摄中,预览窗内居然还会出现色块不断变化的情况,魅族的确需要在影像技术方面多下下功夫了。

除了技术上的落后,魅族在一些对于手机方向的思考也呈现落后的现象。这两年的手机不再只是手机,而是呈现区块化,多个设备组合到一起有更多的发挥空间。再比如一些新功能的尝试,像ColorOS的情景感知、息屏实时信息等,目前魅族20系列产品给我的感觉是魅族产品停了一年,技术和对于产品的想法同样也停滞了一年。

图源:品玩 ByArsT摄图源:品玩 ByArsT摄

说实话,对于魅族这一代产品想说的话实在是太多了。优点多,槽点也多。就像系统,此前Flyme历代都是有一个迭代的,消费者可以适一些变化,然而到这一代出现一个断层,这虽然不见得是一个问题,但对于老魅友来说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或许对魅族来说,从这一代产品开始,魅族将步入一个新的台阶,一个新的开始,在Flyme目前各种设计都已经定型,并且做到了比肩iOS的前提下,魅族的未来更加值得我们期待。

写在最后:

魅族20 Pro是近年来少有的优点和缺点都如此突出的的产品。

我个人认为目前的安卓手机市场是存在一定问题的,就是现有的手机厂商都削尖了脑袋想变成“特长生”,以至于市场上的产品都是在不断的舍弃一些东西,以此来满足手机厂商的需求。

相较之下,魅族存留的工匠精神是有可能做到“优等生”而不是“特长生”的,但由于现阶段魅族的技术和人手问题,让一款能够达到90分的产品只做到了60分,一只脚踩在及格线上。

这种心态就好像学生时代的老师在“恨铁不成钢”。

图源:品玩 ByArsT摄图源:品玩 ByArsT摄

在魅族销声匿迹的这段时间,很多早前有想法的Flyme工程师都跳槽去了其他手机厂商,随着新资本的介入,魅族的再次崛起只是时间问题。

早前没钱的窘态将会成为过去时,魅族也有更多的人力、物力去琢磨产品,搞懂消费者的需求,适应市场的变化,重新在混乱的手机市场夺回一席之地。

我们期待这个品牌能给国产手机市场带来新的希望。

好了,关于魅族20 Pro,游走在及格边缘的“优等生”就讲到这。


返回科技金融网首页 >>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