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商业快评 | 企业蜂拥“AIGC” ,“百花齐放”的背后是“任重道远” | 封面天天见

2023-04-13 11:05:58来源:封面新闻

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封面新闻的商业快评 | 企业蜂拥“AIGC” ,“百花齐放”的背后是“任重道远” | 封面天天见,如果您对商业快评 | 企业蜂拥“AIGC” ,“百花齐放”的背后是“任重道远” | 封面天天见感兴趣,请往下看。

封面新闻记者 孟梅

AIGC无疑是一季度创投圈最大的热点。

今年作为A股科技的元年,越来越多的科技巨头都开始在科技角度发挥自己的优势,特别是人工智能角度,领头者ChatGPT的诞生以后,市场就进入了白热化,不管是国外巨头还是国内巨头都随之诞生自己的AI大模型。

本周二,阿里云正式发布了自己的AIGC产品——通义千问。由此,到目前国内的AI大模型拥有4个,其中分别是文心一言、华为盘古、通义千问、腾讯混元等,目前除了腾讯的AI大模型还没有发布以外其他的三个都已经正式发布。除此之外,还有王小川的“百川智能”、昆仑万维的“天工”、商汤科技的sense Chat等企业推出的市场产品,一时间,AIGC等同“洛阳纸贵”。

记者也相继测试市场各类产品的角度来讲,国内的大模型和openAI推出的ChatGPT3.5-4的差距还是十分明显的,阿里的通义千问能回答问题,表达观点和撰写代码,在文字处理层面表现优良;百度则能互动,回答问题和协助创作,尤其是在AI绘图领域,百度文心一言的进步也是有目共睹。

但从硬件以及产品的接入来看,华为宣布,新款Amazfit Falcon运动智能手表将上线ChatGPT表盘;百度则在搜索层面陆续接入;阿里云明显更胜一筹,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阿里云智能集团CEO张勇直接宣布阿里巴巴所有产品未来都将接入“通义千问”。由此,AIGC正式从理论层面正式进入应用层面,真正的厮杀才刚刚开始。

众所周知,大模型是一场“AI+云计算”的全方位竞争。超万亿参数的大模型研发,并不仅仅是算法问题,而是囊括了底层庞大算力、网络、大数据、机器学习等诸多领域的复杂系统性工程,需要有超大规模AI基础设施的支撑。

从这个角度讲,国内外的大厂其实都有在推进大语言模型的研发,只是差异在于,是否坚信数据量大了以后,模型会产生不一样的结果。这就决定了技术和项目在内部到底会不会被重视,是否会投入足够多的人力、物力、资金、资源,到大语言模型的开发上。

从算力大盘来看,大模型背后GPU主导的AI算力消耗量、增速,将远大于CPU主导的通用算力消耗量。中国信通院2022年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通用算力规模95 EFlops,增速为24%,占比47%。智能算力规模104EFlops,增速为85%,占比超50%。智能算力增速正在超过通用算力,成为云计算的新一轮增长点。

在大模型研发方面,人才密度、数据积累、融资能力以及创始人领导力对公司则更为关键。GPT 4模型背后需要2500-3000张最先进的A100显卡跑三到四个月的数据,仅这部分成本就达到了千万美元级别。从这个角度而言,创业公司并不一定在大模型开发上就处于弱势。但亦坦言,创业公司的资源和行业号召力都比大厂欠缺,因此应用层成为更多创业公司着眼的切入点。

而对于最终哪些项目会跑出来的问题,我们看到的是——目前行业内在技术路径和目标上已经开始分化,因此最终可能是百花齐放、动态变化的过程。

从目前来看,国内大模型与ChatGPT4差距仍较大,尽管巨头胜出的概率更大,但其他科技公司一些垂类模型依靠本身积累的行业数据,在各国内模型的定性尚未明确。所以市场看到的更多的是一个资金的博弈与炒作,能力上具体还要看后续的优化和迭代,任重道远。

好了,关于商业快评 | 企业蜂拥“AIGC” ,“百花齐放”的背后是“任重道远” | 封面天天见就讲到这。


返回科技金融网首页 >>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