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献血”21年献血超过10万毫升 熊猫血群主和他的247位群友:为急需用血的人提供“热血”

2023-03-07 19:05:09来源:红星新闻

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红星新闻的21年献血超过10万毫升 熊猫血群主和他的247位群友:为急需用血的人提供“热血”,如果您对21年献血超过10万毫升 熊猫血群主和他的247位群友:为急需用血的人提供“热血”感兴趣,请往下看。

↑王占斌献血 受访者供图↑王占斌献血 受访者供图

红星新闻记者丨李文滔 实习生丨骆艺文

责编丨任志江 编辑丨彭疆

近日,“熊猫血群主21年献血超过10万毫升”的话题冲上热搜,让河南漯河的“熊猫侠”王占斌进入公众的视野。

据当地媒体报道,从2001年第一次献血至今,王占斌已献血258次,累计超过10万毫升,相当于把全身的血液抽出去17次。他因此也被媒体称为漯河“80后献血第一人”。

有网友为之点赞,称他和群友为“普通又不普通的一群人”;也有网友对此提出质疑,认为“献血频率太高”,报道可能有夸大之嫌。

3月6日下午,红星新闻记者电话联系到王占斌。他表示,并非网友理解的次次献全血,无偿献血还有一种间隔期更短的形式叫“捐献机采血小板”,对身体影响不大。

对于网友的点赞,王占斌称,自己只是漯河一名普通的志愿者,感谢身边有这么一群“熊猫血”的朋友给那些急需用血的人提供“热血”。“没什么多余的想法,只是想尽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献血超过10万毫升:

一名退伍军人的21年

时间倒回到2001年冬天的一个平常雪天,那时的王占斌是河南省平顶山市漯河市某部队一名军人。在跟随队伍扫雪的回程路上,他偶然间看到一辆献血车,车身上“我不认识你,但我谢谢你”的标语吸引了他的目光。

“我家乡是农村的,之前从没见过献血车,因此当时感觉很新鲜。”王占斌说道,“在体检合格之后,我第一次献了400毫升的全血。”

退伍之后,王占斌成为漯河市金海岸混凝土公司一名普通职工。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献血间隔期一到,他就会去参加无偿献血。也是在献全血的过程中,他了解到无偿献血还有一种间隔期更短的形式叫“捐献机采血小板”。

血液专家、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输血科主任王海燕介绍,“网友所提到的6个月才能献一次血是指的献‘全血’。对于成分献血即献血小板来说,14天一次就可以。”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不同于一般网友理解的献血量在300-400ml的“全血”,献“血小板”是指通过特殊的血小板分离机,把健康人体内的血小板分离出来,供血小板减少的患者使用。

为保障献血者安全,我国在《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中规定,捐献全血,两次之间间隔不少于6个月;而捐献单采血小板两次之间间隔则是不少于2周,每年不大于24次。这也解答了网友对于王占斌“献血频率太高”,媒体报道是否真实的质疑。

王海燕称,目前我国的献血标准非常规范,任何一条不达标都是不被允许献血的。

首先,《献血法》及新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都要求献血者是18周岁至60周岁的健康公民。其次,在到血站或献血点献血时,要填写调查问卷。最后,血站有专业医师对献血者身体状况进行评价,比如询问近期有没有拔牙或发烧吃药,心肺功能是否正常,是否有先天性疾病等,以尽最大可能保护献血者和受血者的权益。

王占斌透露,最初妻子对他频繁献血的行为并不理解。“2006年我刚结婚的时候,妻子常常担心献血会不会对身体有影响。我跟她解释每个人体质不一样,自己献血没什么不舒服,她半信半疑。后来时间长了,她也慢慢理解,还跟我一起去献过血。”

在日常生活中,王占斌一直坚持锻炼身体,尽可能保持规律作息。“可能是我当过兵吧,身体素质比较好,恢复得也较快。”王占斌笑着解释道,“近几年随着年龄增长加上需要上夜班的缘故,献血次数会稍微少一点。”

2023年3月3日,在学雷锋纪念日前夕,王占斌完成了自己的第258次献血。3天后,他收到了来自漯河市中心血站捐献血液合格的信息。

在王占斌给红星新闻记者展示的全国电子无偿献血证中可以看到,在过去21年间,王占斌的献血总次数为258次,献血总量为67600毫升。其中,共献全血11次(每次400毫升)、献两个治疗量的血小板2次、献一个治疗量的血小板245次。

“采集血小板时,还会另外单独采集对应数量的血浆。”王占斌介绍,“因此加上血浆的实际献血量,已经超过10万毫升了。”

↑王占斌的全国电子无偿献血证 受访者供图↑王占斌的全国电子无偿献血证 受访者供图

漯河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员表示,如果是评奖的情况下,目前采用的是1个治疗量的血小板=200毫升全血,2个治疗量=400毫升全血的换算方式。王占斌也因此3次被原国家卫计委、中国红十字会、解放军总后勤部授予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金奖。

稀有血型之家:

248名志愿者的献血故事

2014年5月的一天,王占斌接到一个来自河南洛阳的陌生求助电话。对方说他的妻子是高龄产妇,目前在郑州住院,因为缺血而无法手术,急需输血救命,在网上看到王占斌无偿献血的事迹报道,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情给他打电话求助。

“当时我就想着发朋友圈,看是否能联系到相同稀有血型的朋友。”王占斌回忆说,“没想到不久就有朋友表示自己的血型符合,可以参与无偿献血。”

这件事之后,王占斌突然意识到Rh阴性血的稀缺,因此萌生了和几个稀有血型的朋友建立“漯河市稀有血型志愿者之家”的想法。

Rh血型系统,意为恒河猴(Rhesus Macacus)血型系统,是一种与ABO血型系统平行共存的血型系统,有阴性与阳性之分。

据有关资料显示,Rh阳性血型在我国汉族及大多数少数民族中约占99.7%,这意味着每1000个人才有3个Rh阴性血。

尽管稀有血型者所占比例不大,但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据统计,中国每年需要稀有血型的孕产妇就有上万例。要和具体Rh阴性的A/B/O/AB血型的病人匹配上,更是难上加难。

Rh阴性A型血的郭净华是一名医生,也是“稀有血型之家”的一员,他在一次志愿活动中结识了王占斌。在郭净华眼中,王占斌是一个无私的、真正为大家着想的人。

“有一次聊天的时候他突然跟我说,我们可以把稀有血型的人都聚集到一块。”郭净华回忆,“我当时就觉得这个主意蛮好的。”

近10年间,“稀有血型之家”从最初的8个人逐渐发展壮大到现在的248人。对于当地血站和医院的求助,王占斌的团队成员几乎是“有求必应”,从来没有未帮上忙的情况。

据王占斌介绍,群里最小的志愿者不到20岁,最大的临近退休年龄。这么多年,为了血液中心和医院能顺利联系上团队的志愿者,大家几乎从来不更换电话号码。王占斌自己的手机也是24小时保持畅通。

“信息发出最初,群里能匹配上的志愿者可能会存在身体条件不允许或者不在本地的情况。”王占斌介绍,“但即使‘没有条件’,大家也会尽力‘创造条件’。”

2018年夏天,漯河市一名孕妇在生产需要输血时才发现自己是Rh阴性AB型血,而当事医院方面并没有该血型储备。情急之下,医院护士联系上王占斌,希望他通过微信群找寻相同血型的献血者。

在当时群里3名Rh阴性AB型血的志愿者中,一个患有甲亢,一个是孕妇,唯一符合献血条件的张冬梅当时不在漯河。

在得知孕妇情况后,54岁的张冬梅立即表示“有需要我就立马赶回来”。

3天后,张冬梅的女儿专程请假陪着妈妈,从100多公里外的郑州开车回漯河。期间甚至因为赶路匆忙,导致张冬梅到医院后测量血压稍高。在休息半小时血压平稳后,她完成了400cc的献血。

在“稀有血型之家”,这样的故事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发生。Rh阴性AB型血的潘景涛也分享了类似的经历。

2018年的一天,作为“熊猫血”中的“熊猫血”(Rh阴性AB型血),在外地做工程的潘景涛突然接到来自家乡的求助电话。他立马放下手头的工作,连夜开车从驻马店汝南赶回漯河。

“我记得,最远的一次是从驻马店回来。当时也没有想别的,只是想着医院急需这个血型,我就想着赶紧回去。”潘景涛说,“能帮一点是一点吧。”

“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我很感动,也很欣慰。”王占斌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能感觉到自己和群友一直在坚持的事是有意义的。”

红十字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队长:

“我献血、我健康、我奉献、我快乐”

2014年11月1日,王占斌和漯河市中心血站发起组建漯河市第一支红十字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由他担任队长,以“我献血、我健康、我奉献、我快乐”为宗旨,积极开展相关志愿服务活动。

↑漯河市红十字会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 受访者供图↑漯河市红十字会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 受访者供图

漯河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员介绍,之前没有“稀有血型之家”的时候,血站往往通过建立稀有血型纸质档案保存献血志愿者的信息,在需要用血时则采用电话联系的方式。但这样难免会出现志愿者电话或住址变更,而血站无法及时得知的情况。

在王占斌建立“稀有血型之家”后,血站的用血信息发布和志愿者反馈变得更加及时,“这也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

“我是2012年来血站工作的时候认识的占斌哥。”血站一位工作人员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从自己献血到带动周围朋友献血,到最后组织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在我印象里他是一个很有爱心的人,很支持无偿献血工作的人。”

截至目前,全队共有超过50名志愿者献血达百次以上。在王占斌带领下,服务队有了自己的《章程》《管理制度》、队旗、队服等,这些队员经过培训合格后,积极开展无偿献血公益性咨询、宣传、引导等社会服务工作。

该志愿服务队因此被评为漯河市首届最佳志愿服务团队,打造了漯河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的优秀品牌。

将“纯公益”坚持近10年,王占斌和他的团队这一路走得并不容易。

王占斌称,“有一次活动,我们因为没什么钱统一服装,最后就穿了两种不同的队服。有时候路费和饭钱都有可能‘搭不起’。”

除了经费上的困难,由于网络上信息纷繁复杂,每一条求助信息的真假需要王占斌在工作之余一一核实。

“前几年有一个病人联系上我,请求我帮忙。结果我一打电话到医院,压根没有这个病人。”王占斌回忆说,“因此我们在接到求助信息之后都十分谨慎,一定要了解到病人在哪个医院哪个科室什么病床号,确保事情是真实的,不能让第三方介入以此谋利。”

尽管有许多困难,但王占斌也告诉记者,“一想到急需血救命的患者,我就觉得他们更不容易,因此无论如何都要坚持下去。”

正如王占斌在自己微博中写的那样:自己只是漯河一名小小的志愿者,感谢身边有这么一群朋友给那些急需用血的人提供“热血”,我“没什么多余的想法,只是想尽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END—

好了,关于21年献血超过10万毫升 熊猫血群主和他的247位群友:为急需用血的人提供“热血”就讲到这。


返回科技金融网首页 >>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