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反弹尚未结束的5个原因

2021-03-29 15:24:11来源:

由于积极的疫苗新闻和经济重新开放的前景变得光明,银行股票在2021年的前三个月都大幅攀升。迄今为止,衡量大型银行股票的KBW纳斯达克银行指数上涨了约22%,而SPDR S&P地区银行ETF上涨了近28%。虽然说反弹已经完成很容易,但我认为银行反弹不会在今年或从更长远的角度结束。这就是为什么。

1.未来强劲的经济增长

美联储最近表示,预计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到2021年将增长6.5%,是自1984年以来的一年最高水平。和企业。许多较大的银行也从其在支付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中受益。也许其中一些增长被计入了最近银行存量的增长中,但我们可能要等到下半年才能真正看到银行从这种增长中获得全部收益。

在最近的一次会议上,美国银行(NYSE:BAC)CFO保罗·多诺弗里奥说,通过二月中旬的消费支出已经从去年同期增长5%。但是,他说,由于大型公司利用资本市场,而中型市场企业的贷款循环利用率也较低,因此2021年前几个月商业贷款余额有所下降。多诺弗里奥还表示,商业贷款利差在2021年初趋于平缓。许多银行在其模型中也一直使用低于6.5%的GDP预测,因此向上修正和今年晚些时候更好的贷款活动可能会进一步刺激银行库存。

2.长期收益率上升

对银行业的另一个积极影响是长期收益率的上升,因为短期收益率一直保持在接近零的水平。这被称为收益率曲线的陡峭化,它通常使银行受益,因为它们喜欢借用短期资金并将其长期借出。10年期美国国债的收益率已从2020年底的约0.93%上升到现在的约1.67%,一度超过1.7%。抵押贷款利率倾向于跟随10年期收益率,因此随着该基准利率的上升,银行将收取更高的抵押贷款利率并从这些贷款中获得更多的利润。

银行还倾向于将目前与之齐平的过剩流动性投资到长期国债中,因此,随着长期收益率的提高,它们将在所投资的过剩流动性上获得更多的利息收入。其他长期收益率,如五年期美国国债的收益率,随着十年期收益率的不断提高。五年期收益率与商业贷款产品的很多利率相关,这是目前银行业贷款的一种主要形式,因此五年期收益率的上升也将继续为银行提供帮助。美国银行经济学家最近将对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的预测提高到2021年底至2.1%。

3.超出预期的收入

许多银行很有可能超过分析师对2021年的收入预测。我们已经知道,今年的GDP增长将比银行家此前预测的增长更多。现在,我们在经济中还有另外两项庞大的刺激法案。增加的财务援助应为借款人提供足够长的桥梁,使其恢复更好的财务状况并偿还贷款。反过来,这应该让银行避免最初预计的许多贷款损失,然后释放为这些损失而储存起来的大量储备,这将使收益增加。

美联储最近还表示,它计划在6月30日之前取消对大型银行资本分配的现行限制,这将使大多数大型银行(即使不是全部)在下半年增加股息和股票回购。分析师和银行家可能会保守地建模,这是他们在大流行这样史无前例的事件中应该采取的行动。在信贷质量和经济前景更加清晰之前,他们的估计可能会保持保守,但目前情况似乎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4.更多整合

到2020年底,银行业经历了区域性银行合并浪潮,一些大型区域性银行利用较低的估值来寻找无机增长机会。当M&T银行收购人民联合银行(People's United Bank)时,这种浪潮在2月份继续了,可能还会有更多。

尽管长期收益率正在上升,但仍相对较低,因为美联储的联邦基金利率接近零。这挑战了银行的收入前景,因为它们从许多贷款中收取的利息在某种程度上与联邦基金利率挂钩。这种大流行还向银行表明,投资于其数字能力有多么重要。再加上竞争环境,可能导致银行举手并出售股票。最近的股价上涨使估值大大提高,但是如果信贷继续维持下去,那么合并可能会在今年晚些时候加剧。

区域性银行也急于立即扩大规模,以便更好地与更大的参与者竞争。规模使银行可以将其营业费用分散到更大的收入基础上,这通常会使银行更有利可图。这使银行可以对数字能力进行更多投资,并以更高的估值进行交易,从而提高了其在未来并购方面的议价能力。

5.长期定位

今年银行业有许多潜在的利空因素,并且已经受益于长期收益率的上升以及积极的重新开放和经济新闻。但是,长期收益率与许多贷款利率相关的联邦基金利率仍接近零。美联储可能要等到2023年或2024年才提高这一利率。但是,如果这样做,这应该会使许多银行部门受益,因为大多数银行对资产敏感,这意味着他们的资产更多通过利率重定价而不是存款。

尽管今年几乎没有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性,但美国最大的银行的年度报告显示,如果美联储今年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1%,它将为其收益增加数十亿美元的净利息收入。这显示了银行目前的长期状况如何,特别是如果它们可以保留在大流行期间积累的一些过剩流动性。


返回科技金融网首页 >>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