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丝绸可以作为青铜器的载体,传输给上天”

2023-08-20 09:05:09来源:新快报

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新快报的“丝绸可以作为青铜器的载体,传输给上天”,如果您对“丝绸可以作为青铜器的载体,传输给上天”感兴趣,请往下看。

读赵丰《锦程:中国丝绸与丝绸之路》

探讨丝绸起源,也是探讨先民对天地生死的思考。中国丝绸博物馆名誉馆长、研究员赵丰先生,就在他的著作《锦程:中国丝绸与丝绸之路》中,谈论到了早期的丝绸使用,乃“事鬼神而用之”。

他在该书第一章《丝绸起源的文化契机》提到,蚕的一生会经历卵、幼虫、蛹、蛾四种状态,“这种静与动之间的转化(包括眠与起),使人联想到‘天地生死’这最为重大的问题。卵就是生命的源头……而蛹的化蛾飞翔就是死后灵魂的去向。”张华《博物志》上说“蛹,一名魂”正是此意,蛹就是灵魂,是精神,是不死的。他认为,后来人们把得道升仙称为“羽化”,也是源于蚕蛹化蛾的联想。桑林,和从桑林中想象出来的神树“扶桑”,也都在庙堂和民间显得格外神圣。

他在书中写道,先民认为丝绸不是普通的织物,“穿着丝绸必然会利于人与上天的沟通。也就是说,我们平时所说的‘作茧自缚’并不一定是坏事,在当时应该是灵魂升天的必经之路。人们在死后直接用丝织物或丝锦包裹尸体,等于用丝质的材料做成一个人为的茧子,有助于死者的灵魂升天。”

因此,他介绍,丝绸最早的用途是作为尸服,但这种衣服没有凶意,反而有吉意,它是让灵魂升天的必需工具。

早期丝绸的第二个主要用途则是祭服,人们穿着蚕丝之服,事神明,祀先王,表示着“敬之尽”。

第三个用途是做祭祀时用的物品。书中介绍:“这里包括两类,一类是帛书或帛画,一类是与青铜、玉等礼器同等地位的丝织礼器。其用意应是把丝绸当作一种载体,把书画于丝绸上的内容或是其中包裹的物品传达到另一世界。最有名的帛书是湖南长沙子弹库出土的帛书,中央书写着文字,四周画有神奇的图像。另外,如两湖地区出土的龙凤妇女帛画、御龙人物帛画以及马王堆一号、三号汉墓中出土的两幅帛画等,都是用于引导死者灵魂升天的,也用于事鬼神。帛书也用于书写两国之间的盟书,《左传·哀公七年》曰:“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中国成语又云“化干戈为玉帛”。这里的玉和帛均是书写国书的材料,写后或埋在地下或是以火焚烧,表示可以上达于天。再看殷商时期的青铜礼器,经常可以发现青铜礼器由丝织品包裹后入葬的痕迹,这恐怕不是因为青铜器需要丝织物的保护,而是因为丝绸可以作为青铜器的载体,传输给上天。”

“因此,早期丝绸并非用作日常服饰,而主要是‘事鬼神而用之’,有着特殊含义。”

《锦程:中国丝绸与丝绸之路》,2016年由黄山书社出版,是一本对中国丝绸与丝绸之路的通论性著作,以中国丝绸为线索,大致按照时间的顺序,对通过丝绸之路进行的丝绸贸易,特别是技术、纹样的传播,作了详细的阐述。书中用非常简洁的语言和鲜活的例证,简明扼要地概述了以丝绸为中心的丝绸之路的历史,没有拘泥于众所周知的丝路故事,除了交代一些必要的历史背景外,把浓重的笔墨放在丝绸上面,因此别具一格。

藏品年代:新石器时代

藏品级别:一级

尺寸(cm):纵(口径)4.8,横(口径)4,高3.5

馆藏类型:牙骨角器

简介:俯视平面呈椭圆形,中开凿方形凹口,侧视如半圆球状。两侧下端近口沿部位钻凿有对称的二个小圆孔,其外表下端阴刻有一圈编织纹装饰带,中部阴刻有十分珍贵的“蚕”纹图像。如果真是“蚕”之纹,则此图当是我国最早的蚕纹图了。

■收藏周刊记者 潘玮倩

好了,关于“丝绸可以作为青铜器的载体,传输给上天”就讲到这。


返回科技金融网首页 >>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