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医疗器械“黄埔军校”深圳安科冲刺创业板

2023-02-11 09:05:38来源:贝果财经

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贝果财经的医疗器械“黄埔军校”深圳安科冲刺创业板,如果您对医疗器械“黄埔军校”深圳安科冲刺创业板感兴趣,请往下看。

转自:中国经营网

本报记者 陈婷 曹学平 深圳报道

翻阅迈瑞医疗(300760.SZ)创始人李西廷、徐航,理邦仪器(300206.SZ)创始人张浩、祖幼冬以及宝莱特(300246.SZ)创始人燕金元等人的履历,会发现他们在自立门户之前,均出身于深圳安科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安科”)。

如今,在业内被称为医疗器械“黄埔军校”的深圳安科,准备叩开资本市场的大门,募资约7亿元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日前,其完成创业板IPO首轮问询答复。

招股书显示,深圳安科拟使用募资约2.36亿元投入“安科松山湖医疗设备建设项目”,建立CT(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系统)、MRI(磁共振成像系统)、DR(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等产品生产线,是公司此次IPO募资投入最大的一笔,该项目预计达产后每年实现销售收入7.53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被深圳安科列为同行业可比公司的东软医疗(1577.HK)、万东医疗(600055.SH)、联影医疗(688271.SH),其收入规模目前均为数十亿级别,而深圳安科自2020年开始扭亏为盈,2021年营收约6.82亿元。

2月8日,深圳安科方面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9年,公司处于新产品研发和营销网络建设的投入期,产品盈利能力较弱,研发和销售费用投入较大。2020年,前期投入成果逐步释放经济效益,且受新冠疫情环境下CT产品需求旺盛影响,公司业务规模和盈利水平大幅提升。“随着新冠疫情趋缓带来的市场需求减弱,公司面临疫情产品收入和毛利率回落的风险,但对公司整体经营业绩的影响程度有限。”

2020年开始扭亏为盈

“中国医械发展史,绕不开深圳;深圳医械发展史,绕不开安科。”

谈及中国医疗器械产业,深圳一马当先,持续走在国内创新前沿。上世纪80年代,深圳安科作为国内最早自主研发大型医学影像设备的企业之一,诞生于深圳。

为打破高端医疗设备领域进口品牌长期垄断的格局,1986年,在国家科委、国家计委等相关部门的牵头组织下,中国科学院下属单位与美国医疗设备制造商ANALOGIC合资设立深圳安科,公司自成立之初即肩负历史使命。

招股书显示,深圳安科在1989年成功开发出中国第一台MRI并实现商业化,实现了中国高端医疗影像设备“零”的突破。此后,公司陆续推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超导MRI、高精度脑立体定向仪、螺旋CT、开放式永磁MRI以及神经外科手术导航等多个国内首创的医疗装备,填补相关领域的空白。

不过,随着跨国医疗器械巨头进入国内市场,受制于技术、资金、品牌等方面的差距,包括深圳安科在内的国内医疗器械厂商的市场份额和产品利润受到进一步挤压,公司的发展陷入瓶颈期。截至2000年10月31日,深圳安科的未分配利润为-3321.58万元。

随后,深圳安科进入技术积累期。目前,公司主要产品为CT、MRI、XR(X射线摄影系统),并实现了CT高速旋转机架、探测器、MRI谱仪等核心部件的自主研发,掌握CT图像重建和影像链算法等医学影像领域关键技术,推动自主品牌产品由低端向中高端迭代升级。

招股书显示,2020年初,受新冠疫情影响,CT市场需求上涨,深圳安科顺势推出应用于移动场景的方舱CT、车载CT等,该类产品短期内的销售数量和毛利率水平大幅提升。2020年,公司方舱CT和车载CT合计销售收入为7463.03万元,CT产品毛利率从2019年的28.14%上升至44.14%。

2019年~2021年,深圳安科营业收入分别为4.23亿元、5.59亿元、6.8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565.18万元、4067.01万元、7730.47万元。自2020年开始,公司实现扭亏为盈,CT产品和MRI产品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0年,深圳安科在中国CT市场占有率(按销售数量统计)为2.9%,位列市场第七、国产品牌第三;2021年,公司的市场占有率提升至3.8%,市场排名第六,国产品牌排名第三。

MRI产品方面,2020年~2021年,深圳安科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按销售数量统计)分别为3.3%、2%,连续两年市场排名第六,国产品牌排名第三。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公司CT产品的单位价格同比下降8.11%,单位成本同比上升1.76%,毛利率同比下降6个百分点。部分CT产品售价有所下调,其中车载CT及方舱CT的销售价格较2020年新推出时降幅明显。2022年上半年,公司CT产品整体销售均价较2021年末上升3.1%,单位成本较2021年末上升8%,毛利率较2021年末下降2.94个百分点至35.2%。

随着新冠疫情趋缓带来的市场需求减弱,未来公司CT产品的销售业绩是否面临挑战?对此,深圳安科方面对记者解释称,2020年和2021年,疫情产品销售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约14%,公司的经营业绩增长不主要依赖疫情产品。“产品市场影响力逐步提升,公司业务已经进入可持续发展阶段。”

募资再加码产能

医疗器械行业尤其是大型医学影像设备领域,具有新产品市场推广时间长、资金投入大、技术门槛高、高层次人才密集等特征。身处其中的深圳安科目前虽已实现扭亏为盈,但尚未覆盖前期累计亏损。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累计未弥补亏损约1.36亿元。

深圳安科表示,公司存在未弥补亏损主要是由于前期产品盈利能力较弱、新产品研发和营销投入较大,且公司整体收入规模较低,规模效应尚未完全释放,导致公司出现亏损。最近两年,公司连续盈利且保持较快的收入、净利润增长速度,累计未弥补亏损呈持续收窄趋势。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由于规模效应尚未充分发挥,深圳安科存货周转率略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但也因为规模效应带动,公司的成本费用有所下降。

在公司未来拟采取的措施中,深圳安科表示,将完善产品线布局,扩大生产规模。以大型医学影像诊断设备产品系列为基础支持,以微创治疗设备领域产品为业务新增点,将产品品类延伸至医学影像及微创治疗整体解决方案。

此次IPO募投项目之一的 “安科松山湖医疗设备建设项目” 用以增加公司主要产品产能,拟投资2.36亿元。

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公司CT产品的产能分别为138台、216台、305台、126台,产量分别为131台、246台、298台、122台,销量分别为131台、208台、310台、128台;MRI产品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98.81%、96.15%、85.94%、68.18%,产销率分别为98.8%、89.33%、116.36%、153.33%。

记者注意到,自2019年11月开始,深圳安科开始建设“安科高端医学影像创新中心”,预计于2023年6月完工。截至2022年6月30日,该项目工程进度为44.41%,预算投入约3.4亿元。

根据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披露,上述项目主要进行高端医疗影像设备的整机及核心部件的生产、研发(工程化)、供应链、临床基地等建设,涉及MRI、CT、DR等产品。

深圳安科方面对记者表示,“安科高端医学影像创新中心”仍在建设中。该项目建设进展符合公司预期,并未出现影响工期进度的不利因素。

而对于“安科松山湖医疗设备建设项目”建成后预计增加多少产能,以及公司消化新增产能的措施,深圳安科方面并未直接透露,仅表示,“公司主营产品的产能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项目正式投产后,公司将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市场策略以保障相关产品的产能消化”。

好了,关于医疗器械“黄埔军校”深圳安科冲刺创业板就讲到这。


返回科技金融网首页 >>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