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界”人才的探照灯是时候该关注产业界了

2022-11-03 09:06:06来源:中国科学报

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中国科学报的人才的探照灯是时候该关注产业界了,如果您对人才的探照灯是时候该关注产业界了感兴趣,请往下看。

■李侠 谷昭逸

近日,沈阳市针对高技能人才不仅出台了购房补贴和生活补贴政策,还专门开发了申领生活补贴的系统。那些拥有中高级职称的技师们可以获得与硕士博士直接比肩的房补,这则消息迅速火遍网络。

联想到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出台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产业界的人才问题终于得到政策的强力支持。把这两则信息联合起来研读,不难发现,中国人才政策开始下移的信号非常明显,这对于未来中国全链条人才政策的构建意义深远。

目前国内职业技能鉴定分为5个层级,分别是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与高级技师,而技师与高级技师就是产业界的高级职称了。

根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21)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获批技师人数为134474名,占本年度获取职业证书人数的1.55%;获批高级技师的人数为60048名,占本年度获取职业证书人数的0.69%。从这组数据中可以清晰看到,在产业界要获取技师和高级技师称号,竞争还是很激烈的,这些人称得上是产业界的精英。

从这个意义上说,沈阳等地的做法只不过真实反映了产业界人才的价值而已。之所以引发全社会热议,是因为这一人才群体的价值长期没有得到应有的承认,人们希望这次不是昙花一现,而是一种常态化做法。

就知识生产、研发与应用全链条分工而言,科技界负责知识生产、研发,设计界负责知识转化,产业界负责知识的具体物化应用。理论上说,这套分工体系加速了知识生产与流通,其本质要求各个阶段在结构上相互匹配衔接,一旦结构不合理,就会造成知识生产与流通出现堵塞,降低知识转化效率,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进步。

遗憾的是,长期以来,我们侧重于知识链条的前端,即知识生产环节,对这部分从业者的人才认定体系比较完善。相反,对于知识链条下游的产业界人才的关注则严重不足,知识流转结构严重不合理,导致知识传递不通畅。

这方面一个典型表现就是,很多问题在科技界早已不是问题,但在产业界却是极大的问题,而产业界的现实关切也得不到知识链条上游的重视,一旦产业界的真正问题暴露出来,科技界由于缺少相应积累也无力解决。毕竟基于分工的知识链条的各环节都有自己的考核标准,这就出现了科技-产业“两张皮”现象。这也就是我国喊了很多年的产业升级转型“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现象产生的背后原因。

长期以来,我们津津乐道于拥有世界上最全的工业门类,但客观地说,绝大多数产业链处于大而全但不强的情况。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产业界人才的关注度不够。中国现有产业界的人才储备现状可以证明这种情况。

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21)数据显示,全国就业人口中受教育程度为大专者占就业人口的比例为11.3%、大学占9.8%、研究生以上占1.1%,三者合计为22.2%;即便把高中毕业的(占17.5%)也算上,全国就业人口中高中以上占比也仅为39.7%。试问,就业人员中这样的受教育结构能够支撑起产业升级的要求吗?

从地区看,就业人口中大专以上占比超过全国平均值(22.2%)的省份有15个。其中最高的是北京(63%),其次是上海(49.9%),第三为天津(42%),余下12个省份大专以上占比都没有超过30%。低于全国平均值的16个省份中,最低的西藏占比仅为12.4%,中西部地区占比严重偏低。这也从一个侧面间接证明了为何产业转移效果不理想。

再从行业分布看,就业人口中大专以上占比高的行业大多集中在科研、教育、金融、信息与软件、卫生与社会服务等部门,而我们一直念兹在兹的制造业,其占比仅为17.1%,远低于房地产行业(37%),甚至低于采矿业(24.8%)。制造业就业人口中大专以上占比低于全国平均值5个百分点。

这表明情况已经很严重了,加强以制造业为代表的产业界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建设刻不容缓。否则,在波谲云诡的国际环境下,我国制造业大国的地位不会稳固。当下,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正在通过政策安排,让制造业回流,重塑产业链。为此,我们必须加快产业界人才支撑建设,筑牢制造业大国地位。

美国技术史专家布莱恩·阿瑟指出,现代技术是一套复杂的技术组合系统,由此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种模块,在此基础上,技术呈现出组合与递归的特征。通常而言,技术通过内部替换和结构深化来完成进化与迭代。根据常识,替换构件平均比其所取代的构件复杂,为了突破局限,技术系统会不断加入次级系统,因此发展得越来越精致化。技术结构就是这样不断被加深,从而变得更为复杂,最后我们能见到的技术都变成了重重叠叠的复合体。

正是因为现代技术是沿着这条路径演化的,就需要产业界从业者具备一定水准的科学知识,否则很难理解现代技术,更别说改进现代技术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产业界,初中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与工程师等构成了基础性人才生态体系,而要使产业链具备高水平创新能力,其人才结构与规模的配置必须合理,否则期待制造业腾飞是不现实的。

以德国、日本等为代表的制造业强国,其产业链人才结构与规模基本上比较合理,由此形成了一个人才、产业与创新协调发展的良好生态系统。这些国家的产业界人才在社会上是受到充分尊重的高收入群体。而在我国,当下学生在高中分流以后并不愿意去职业技术学院。

产业界人才培养需要通过国家政策的明确引导,毕竟改变人们的认知需要一个缓慢塑造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为了塑造公众的新偏好,短期内可以出台一系列具有显示度的相关激励政策,如沈阳这次让人们真切意识到产业界同样大有可为,产业界人才不但能获得社会尊重,社会收入也很可观。这样渐渐就有人才不断涌入产业界,从而快速改善产业界人才结构并提高规模。

否则,再大力宣扬“工匠精神”“大国工匠”也效果有限,毕竟市场经济社会中都是理性的人,通过职业选择实现收益最大化是其做选择的底层逻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才的探照灯是时候该关注产业界了。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

好了,关于人才的探照灯是时候该关注产业界了就讲到这。


返回科技金融网首页 >>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