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码”“电码信”风波

2023-05-19 11:05:34来源:媒体滚动

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媒体滚动的“电码信”风波,如果您对“电码信”风波感兴趣,请往下看。

王卫和赵昊都是梓州邮电局的员工。邮电分营前,王卫是县邮电局报务员,赵昊是梓州高峰公社投递员。那年,梓州邮电局为完成上级布置的宣传任务,成立了县邮电局新闻报道组,王卫和赵昊成了报道组的成员。

两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对工作热情似火。一个高大文静,皮肤白皙。一个身材瘦小,皮肤黝黑。一个生活在城里,一个生活在乡下。素不相识的两个年轻人,因为热爱文学而成为挚友。

20世纪80年代的乡镇邮电所,只有一枚日戳、一张破旧的办公桌和一个简陋的窗口。投递员赵昊负责全乡的函件、包裹、汇款、电报和报刊的投递工作。

18岁高中毕业后,赵昊选择了山村,选择了绿色的制服,选择了绿色的邮包和自行车。他把20岁的激情装进邮包,把青春交给了绿色的大山。几年间,赵昊跑遍了高峰公社的村村寨寨,投递途中获得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创作了许多农村主题的作品。

初夏的一天,风和日丽,局里通知开新闻研讨会。赵昊在乡镇集市上买了两只土鸡,准备送给好友王卫,随后便骑上邮政永久牌自行车向县城进发。晚饭后,王卫要到电报组上夜班,便邀请赵昊和他一同前往。他俩穿过县城宽敞的新西大街,迎着和煦的微风,漫步来到邮电局报房。

值夜班时,王卫熟练地戴上耳机、唱报、抄着四位一组的电码。外行的赵昊十分羡慕,看得入迷,从此深深地爱上了那跳动的密电码。后来,他俩的书信往来都采用电码交流,没有一个汉字。

1998年,邮电分营,王卫被分到县电信公司,赵昊留在了邮政。那时候,电话还未普及,通信还是以书信为主。赵昊收藏的书信中有好多王卫写给他的密电码书信,里面全是四位一组的电码,外行根本看不懂。

当时,赵昊刚刚结婚,他的爱人竖琴看到电码书信后很是生气,硬是扯着赵昊的耳朵叫他解释清楚。赵昊急得团团转,只得请好友王卫带上电码本开车跑一趟。王卫带着电码本开车直奔乡下,将电码本交给赵昊的爱人并一字一句地翻译。

看着翻译的文字,电码书信之谜终于云开雾散,真相大白。竖琴脸上泛起红晕,连忙对赵昊道歉:“对不起,错怪你了。”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开心地笑了。

从书信到电报,从电话到手机,再到电子邮件……时空在发展中穿越,距离在变化中缩小。如今,电报和电码早已退出历史舞台。通信的变革与发展,实实在在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让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作者系中国邮政四川三台白雀邮政所员工)

好了,关于“电码信”风波就讲到这。


返回科技金融网首页 >>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