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东数西算”一周年:算力经济时代来临,智算“引擎”赋能效应凸显

2023-02-24 17:06:26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的“东数西算”一周年:算力经济时代来临,智算“引擎”赋能效应凸显,如果您对“东数西算”一周年:算力经济时代来临,智算“引擎”赋能效应凸显感兴趣,请往下看。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李润泽子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郭美婷 实习生 刘夏菲 陈绮雯 严梓瑄

编者按:

“东数西算”已逾周年。这一年来,数据中心项目如雨后春笋,算力产业底座持续夯实,算力资源结构日趋完善,“东数西算”持续赋能千行百业。

我们希望通过系列报道,呈现“东数西算”工程开展过程中的成效与挑战,以大局观把握“东数西算”落地棋盘,同时聚焦数据中心投建中的微观话题,探讨算力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本篇是系列稿件的第四篇,旨在呈现“东数西算”工程影响下,算力经济的澎拜之势。 

2个月实现日活破亿,科技巨头争相布局业务,2023年初最热门的话题毫无疑问是ChatGPT。与此同时,作为ChatGPT运行的重要支撑,“算力”也被再一次推至台前。

事实上,算力作为数字经济时代新的生产力,已深度融入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各类算力应用的新模式、新业态正加速涌现。而算力基础设施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赋能产业的“引擎”效应突显,成为拉动各地数字经济发展,发挥投资拉动作用的重点。

2022年2月,“东数西算”工程启动,成为我国的“算力经济”时代开启的标志。自此,我国算力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受访专家表示,“东数西算”启动以来,对算力经济产业模式的探索逐步深入,在资源、资金等方面的投入均大幅增加。而在这一轮算力发展之中,智能算力是优先发展的方向。

算力产业加速“狂飙”

早在2018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提出“算力经济”一词,认为以计算为核心的算力经济将成为衡量一个地方数字经济发展程度的代表性指标和新旧动能转换的主要手段。

去年2月,“东数西算”世纪工程正式启动,标志着“算力经济”时代的真正开启。

“‘东数西算’让算力和算力产业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关于算力的讨论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热度甚至赶超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并列。”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张云泉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东数西算”以来,行业对算力经济产业模式的探索,以及资源、资金投入的力度均大幅增大,国家层面科研力量的投入也不容小觑。

张云泉透露,国家相关部门已将构建国家算力网的研究提上了议程。未来或可将大型超算需求拆解成若干个不同的计算分区分布在全国各地,通过国家算力网及分布式计算等进行调度。这或许为缓解我国在高端超算上的国际竞争压力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此前,我国算力产业规模已初具雏形。据中国信通院测算,2021年,我国算力核心产业规模达1.5万亿元,关联产业规模超过8万亿元,近5年平均增速超过30%,算力规模位居全球第二。算力产业支柱作用越发凸显。

“东数西算”以来,我国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2022年,全国八大算力枢纽新建数据中心规模超110万标准机架,其中90%是大型和超大型数据中心。西部国家算力枢纽新建数据中心规模超过60万标准机架,规模同比翻一番,占全国新建数据中心规模的45%。

据介绍,从基础设施建设来看,我国算力产业主要包括超算中心、智算中心、数据中心以及城市大脑。其中,超算中心在科学计算、科研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战略作用,但经济回报周期长,盈利性差;智算中心主要承担人工智能计算,专注模型的训练推理,具有更强的经济效益,拉动产业发展;数据中心主要来源于互联网企业,是以存储数据和提供互联网服务为主,相比于智算中心,数据中心强调数据的存储、分发、处理,以高吞吐量、尽快调度数据,满足成千上万用户的数据访问需求为目的,而智算中心强调人工智能的训练推理,虽也有一部分数据访问的需求,但要求更复杂,其架构也不同;城市大脑则用于智慧城市建设。

目前,上述四种算力基础均在紧锣密鼓地建设当中。张云泉提到,部分地区会将两种算力基础设施合并,通过不同分区来提供服务;如武汉、西安、成都等地,同时建设了超算中心和智算中心。可以预料,为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未来或将出现四类基础设施同时放置在一个算力中心中的现象。

 智算中心建设热潮涌动

“智能计算一定是算力优先发展的方向。”张云泉表示,在这一轮算力服务产业的发展中,人工智能是主角。智能算力可为大规模的人工智能算法和模型训练提供基础支撑,促进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

以阿里云的飞天智算平台为例,该平台支撑的智算中心可以使自动驾驶模型训练提速170倍,靶向药研究数据集计算效率性能提升100倍,十万亿参数AI大模型1分钟内训练完成。

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各业的深入应用,我国对于智能算力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国际数据公司(IDC)等发布的数据则显示,2022年,我国智能算力规模达到268百亿亿次/秒(EFLOPS),超过通用算力规模;预计未来5年,我国智能算力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52.3%。

在中大咨询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陈雄看来,ChatGPT背后的AI技术可以广泛的应用到金融、互联网、融媒体等行业领域,提供各类场景化服务,提升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激发大量的智能算力需求。

事实上,为了满足快速扩大的智能算力需求,智算中心建设已经加速进行。据《智能计算中心创新发展指南》统计,有超过30个城市正在建设或提出建设智算中心,已有多个城市智算中心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当地各行业领域提供算力支撑。

就在1月11日,宁波市首个人工智能超算中心正式上线运营。1月初,国内首个量子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太湖量子智算中心就在无锡市滨湖区揭牌。2022 年 12 月,天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项目一期工程顺利完工,算力设备上线试运行。

“现在的智算中心建设与经济密切相关。通过建设智算中心可以进行招商引资,打通产学研用各环节,直接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张云泉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根据上述报告,“十四五”期间,在智算中心实现80%应用水平的情况下,城市对智算中心的投资,可带动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增长约2.9-3.4倍、带动相关产业增长约36-42倍。

项目进展迅速的背后是政策引导下的算力布局优化。随着“东数西算”工程的启动,多地陆续出台政策推进智算中心建设。

比如,成都于1月12日出台了《成都市围绕超算智算加快算力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将加快构建智算体系,支持在天府数据中心集群起步区建设一批与生物医药、安防、交通等领域紧密结合的智算中心。

上海则在2022年发布的《新型数据中心“算力浦江”行动计划(2022-2024年)》中对算力基础设施进行一体化规划布局,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平台、五中心”的智算中心发展格局。其中,依托于上海超级计算中心,上海启用了人工智能公共算力服务平台,提供普惠算力,赋能科研机构和人工智能企业的创新突破。

“智算中心的布局更进一步地向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扩展,甚至有些较大的城市已经开始布局城市智能算力网络,统一调配,提供算力服务。”张云泉分析。但他也提到,在智算中心的建设中各地不应盲目跟风,需慎重考虑实际需求,避免重复建设导致的资源浪费。

(作者:李润泽子,郭美婷 编辑:吴立洋)

好了,关于“东数西算”一周年:算力经济时代来临,智算“引擎”赋能效应凸显就讲到这。


返回科技金融网首页 >>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