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乐视拉横幅催债代工企业:涉及近两千万元,中电熊猫仍“隐身”

2023-01-15 17:05:33来源:红星新闻

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红星新闻的乐视拉横幅催债代工企业:涉及近两千万元,中电熊猫仍“隐身”,如果您对乐视拉横幅催债代工企业:涉及近两千万元,中电熊猫仍“隐身”感兴趣,请往下看。

为了近两千万元的售后费用,乐视拉横幅现场催债代工企业南京中电熊猫家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电熊猫”),5天过去,中电熊猫对此仍无公开回应。

1月10日,在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新港工业园门口,有人拉着要求中电熊猫家电“欠债还钱 赖账可耻 还我血汗钱”的横幅。

对此,乐视方面告诉红星资本局,中电熊猫2019年至2022年为乐视电视合作的代工企业之一,但由于其代工的乐视电视频频出现质量问题,公司多次催促其对问题产品进行售后及赔偿,但中电熊猫不回应、不履责,所以乐视公司员工不得已在中电熊猫门口维权,追讨金额近两千万元。

乐视称,按合作合同,中电熊猫生产的电视产品故障率超出行业标准,涉及产品维修售后费用和违约赔偿,都应该由中电熊猫承担。乐视称,目前这些费用均为乐视支付,中电熊猫未履责、不赔偿。

1月14日,红星资本局尝试联系中电熊猫官网多部门及关联的上市公司南京熊猫(600775.SH)董事会秘书办公室电话,截至发稿,均无人接听。

乐视称,已通过法律途径启动诉讼,目前在等待开庭中。 

乐视曾发公开信:

两款电视液晶屏不良率近20%

乐视讨债中电熊猫,从2022年就已经开始。

2022年8月10日,乐视发布致南京中电熊猫家电有限公司公开信,称其于2019初开始合作,截至2022年3月合作终止,中电熊猫完成39万台乐视电视的生产交付,累计合作金额4.3亿元,乐视预付定金并全款提货。但从2020年7月起,中电熊猫生产的Y43、F43及F55型号产品,使用半年左右频频出现屏幕横线、竖线及漏液问题,Y43、F43两款电视液晶屏不良率近20%(行业不良率通常不到2%),超出双方质量协议中1.8%的标准。按合同约定,已构成质量事故。

↑截图自乐视致南京中电熊猫家电有限公司公开信↑截图自乐视致南京中电熊猫家电有限公司公开信

乐视方面向红星资本局透露,截至2022年10月,由中电熊猫生产的Y43、F43、F55统计故障电视数量16207台,前两款电视液晶屏不良率接近20%,严重超出双方质量合同协议约定的1.8%。

据乐视电视关于熊猫液晶屏的一则补充说明,其Y43、F43、F55三款型号产品有29%来自“熊猫”工厂,三款产品也同时委托了多家代工厂生产,其中仅中电熊猫代工生产的电视出现了质量事故。

公开信还指出,2020年8月,中电熊猫提供的屏幕分析报告和双方市场跟踪结果确认,上述质量事故的原因为主材液晶屏质量未达标,该液晶屏由中电熊猫全权采购。按合同约定,中电熊猫应免费提供换屏资材,同时承拍所有售后费用并赔偿损失。乐视方面表示,中电熊猫生产的故障电视涉及的售后维修、合同违约赔偿等合计近两千万元。

↑中电熊猫对乐视电视故障分析 图源受访者↑中电熊猫对乐视电视故障分析 图源受访者

公开信中称,由于中电熊猫未及时承担售后义务和责任,乐视先行垫付相关售后费用,至公开信发布时换屏数量达11590台,换机数量达2160台,预计后续还将换屏6300台。

公开信称,此后,中电熊猫以没有资材为由,单方面提出不再提供55吋事故电视的换屏资材、不再承担任何售后责任。而承担双方合作97%订单的中电熊猫东莞分公司于2022年10月30日退租关闭的消息,也未提前通知乐视,只是在2022年10月25日邮件通知。至于关闭原因,未向乐视说明原因。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对于乐视的公开信,截至目前,中电熊猫方面未有公开回应。

乐视CEO张巍:

2022年公司经营现金流平衡 若非个别公司现金流为正

中电熊猫是以研制、生产和销售彩电产品为主,拥有白色家电、小家电等家电产品研制、生产和销售资格,并提供相关技术咨询及其产品销售服务的综合性企业。

据天眼查,中电熊猫于2007年5月由熊猫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南京中电熊猫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和南京第二热电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其中熊猫电子集团持股比例为61.46%。

乐视方面向红星资本局透露,因为中电熊猫不履责,直接影响了乐视的业绩。

乐视CEO张巍2023年1月1日在朋友圈发文表示,2022年,公司经营业务仍实现了现金流平衡,“如果不是因为个别公司,我们是正的。”

↑乐视CEO张巍朋友圈 图据受访者供图↑乐视CEO张巍朋友圈 图据受访者供图

据乐视网2022年第三季报,乐视网前三季度营收2.67亿元,同比下降10.04%;归母净亏损3.53亿元,同比扩大118.35%。

红星新闻记者 俞瑶 程璐洋

编辑 余冬梅 肖子琦

好了,关于乐视拉横幅催债代工企业:涉及近两千万元,中电熊猫仍“隐身”就讲到这。


返回科技金融网首页 >>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