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新车只“租”不卖?蔚来在欧洲玩起“新花样”!中国新能源车企加速出海

2022-10-09 19:05:32来源:中国证券网

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中国证券网的新车只“租”不卖?蔚来在欧洲玩起“新花样”!中国新能源车企加速出海,如果您对新车只“租”不卖?蔚来在欧洲玩起“新花样”!中国新能源车企加速出海感兴趣,请往下看。

文/金一丹

北京时间10月8日,在NIO Berlin 2022发布会上,蔚来宣布进一步在欧洲市场开展业务,开始在德国、荷兰、丹麦、瑞典四国市场提供服务。

据介绍,蔚来三款全新车型ET7、EL7和ET5将以订阅模式在上述四国市场开启预订。

随着国内车企新能源转型加速,国产新能源车在海外市场渗透率正快速提升,新能源车出口已成为我国汽车出口的一大亮点。

新车以“订阅”为主

“赔本赚吆喝这种事情我们不会干。”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在媒体沟通会上表示,“订阅比卖车更难,从订阅转卖车很容易。”

“在挪威,我们还是卖车,由于税制不同,在欧洲其他四个国家推出了订阅服务。”李斌坦言,这四个国家在高端车市场有公司车的传统,占比接近60%。

公开资料显示,公司车是指由公司或机构购买,供员工在商务或私人生活中使用的汽车。公司批量采购汽车,相较私人购车成本更低。公司以汽车给予员工奖励,有利于节省员工个人所得税。员工没有所有权,无需支付保险费、保养费、道路税等。

据蔚来介绍,订阅模式旨在为用户提供足够的灵活性和个性化,车辆订阅期限从1个月至60个月不等。订阅价格方面,ET5、EL7及ET7首月全包式订阅价分别为1249欧元/辆(折合人民币约8700元)、1669欧元/辆(折合人民币约11633元)、1549欧元/辆(折合人民币约10796元)。

订阅模式下,所有订阅用户均可享受全险、保养、冬季胎、代步车和BaaS,同时可以选择不同的配置,包括不同的电池包;使用全球各地“牛屋”(蔚来中心 NIO House),参加用户活动等。

蔚来并非第一家在欧洲推出订阅模式的中国车企。早在2019年,吉利集团旗下的领克品牌就在欧洲推行这一模式,消费者每月支付500欧元,即可租赁一辆领克01并提供每月行驶1250公里数,包括维护费用。

从车辆定价来看,领克01上市之初的售价区间为15.88万元-22.08万元。蔚来这几款车型定位为高端车系,ET5和ET7的起售价在32.8万元、45.8万元。

“订阅定价比单纯卖车的定价体系复杂很多,不光考虑整车,还考虑资金、服务成本。我们的订阅定价把各种因素考虑进去以后,仍可获得合理的毛利率,并可持续经营。”李斌说,“资金方面,我们跟欧洲几家租赁公司都有合作。”

订阅率是蔚来欧洲战略中核心考虑的问题。“如果订阅率低,价格再高也赔钱。订阅模式拼的是运营能力,假设94%、95%、96%的订阅率,当然就可以;如果只有80%的订阅率,这个价格就很麻烦了。”李斌说。

蔚来联合创始人、总裁秦力洪补充说:“订阅模式下,车辆空置相当于销售模式下的库存,会引发很多问题,车辆不空置是我们的核心关注点之一。同时,初期用户驾驶的满意度尤为重要。在这两点都做到的情况下,市场规模和趋势摆在这里,销量只是个结果而已。”

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整理的海关总署数据显示,8月,全国汽车商品出口金额152.2亿美元,环比增长4.6%,同比增长29.1%。1-8月,全国汽车商品出口金额1002亿美元,同比增长24.1%。

除了蔚来,多家车企正通过国际合作的方式,快速切入国际市场。8月8日,长城汽车与埃米尔福莱(Emil Frey)集团举行签约仪式,双方就魏牌和欧拉在欧洲市场的进口和分销达成战略合作,新车将于今年第四季度正式交付。8月12日,长城汽车宣布与阿曼汽车代理商Bahwan集团子公司OTE正式签署分销授权协议,并达成中长期战略合作。长城汽车旗下哈弗、皮卡两大品牌多款车型在阿曼市场的发布计划和服务模式升级计划即将落地。

8月1日,比亚迪宣布与欧洲经销商集团Hedin Mobility合作,为瑞典和德国市场提供新能源汽车产品。7月21日,比亚迪日本分公司(BYD JAPAN株式会社)宣布,正式进入日本乘用车市场,主推元PLUS、海豚和海豹三款车型。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主要有亚洲和欧洲两大市场。近期西欧市场表现较强,东南亚等市场持续高销量。中国汽车出口强势崛起,2022年出口继续保持强势,体现中国汽车产业的世界竞争力大幅提升。

中信证券表示,目前各国正积极推出新能源汽车引导政策,如政府补贴、低关税等,为我国电动汽车出海提供了黄金窗口期。预计2025年、2030年,我国车企海外销量有望分别达到300万辆、550万辆。2030年,我国电动汽车的海外销量有望达到250万辆。

好了,关于新车只“租”不卖?蔚来在欧洲玩起“新花样”!中国新能源车企加速出海就讲到这。


返回科技金融网首页 >>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