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沪港交易所竞相加码 “硬科技”在资本市场迎来春天

2022-11-19 09:05:55来源:贝果财经

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贝果财经的沪港交易所竞相加码 “硬科技”在资本市场迎来春天,如果您对沪港交易所竞相加码 “硬科技”在资本市场迎来春天感兴趣,请往下看。

转自:中国经营网

本报记者 陈佳岚 广州报道

日前,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科创板总经理蔡建春在第五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中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对外开放”分论坛上提及,上交所将持续提升服务科技创新能级。坚守科创板“硬科技”定位,鼓励和支持更多“硬科技”企业上市,打造支持科技创新的良好市场生态。

不久前,港交所也挂出针对特专科技公司的上市制度咨询文件,建议通过增设《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证券上市规则》第18C章,包括考虑降低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硬件、先进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新食品及农业技术这五个“硬科技”行业内的特专科技公司在港上市的门槛。

不到一个月,两大交易所都在积极释放出信号要加码对“硬科技”企业上市的支持力度。

著名财经评论员谭浩俊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加大对“硬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本应当是证券市场必须做出的一种积极姿态,就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情况来看,经济总量已经上去了,经济速度也较快,但在科技实力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一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此必须加大对“硬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尤其是在“卡脖子”技术、高端技术等领域。

我国经济发展正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安永华南区审计服务主管合伙人徐菲对记者表示,“硬科技”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也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在此大背景下,“硬科技”领域的发展将会保持高增长态势,“硬科技”企业已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而资本市场将是“硬科技”企业成功之路上的重要助力。

交易所纷纷加码

上交所科创板“硬科技”赛道主要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六大领域。港交所第18C章咨询版本涉及的五大特专科技行业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硬件、先进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新食品及农业技术。

“港交所18C章与科创板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硬件、先进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行业领域均存在交叉重合,但港交所第18C章中的新食品及农业技术不在科创板重点推荐领域列举的具体行业中,而科创板的生物医药领域则对应港交所18A章标准。”徐菲向记者分析,港交所18C章的咨询文件与上交所科创板在行业定位存在相似之处,但二者各有侧重。此外,从表面看,两大交易所是在竞争,但如果更详细地去分析,就会发现沪港两地交易所更多是协同与互补。

安永分析指出,港交所18C章主要关注预期市值且上市要求更高,预期市值需达80亿或150亿港元,注重上市发行人历史融资情况。科创板则整体考虑企业市值、收入、利润、现金流等综合财务表现。安永还认为,上交所科创板与港交所18C章的上市路径各有优势,并有交叉呼应,有利于科技创新企业选择适当的路径尽早完成上市目标。

“科创板提出了不同于传统板块的上市要求,为具有相对技术先进性的创新型高科技企业利用资本市场不断发展提供了孵化成长的机会;而港交所经过对比研究美股、A股等对科技公司的上市要求,本次针对特专科技公司上市规则的修订将大幅降低科技企业,特别是‘硬科技’公司在港上市的营收门槛,对商业化程度不足的大型科技公司来说将是重要的发展机遇。”徐菲对记者表示。

科创板运行三年来,支持“硬科技”企业上市成为上交所持续推进的一项动作。近日,蔡建春指出,上交所将坚守科创板“硬科技”定位,鼓励和支持更多“硬科技”企业上市,打造支持科技创新的良好市场生态。积极支持科创债、双创债发行,不断拓宽科技创新领域的多元融资渠道,将不断促进投融资协调平衡发展。他表示,接下来将继续落实全面深化改革任务。坚持注册制改革“三原则”,切实承担起改革实施主体责任,进一步发挥科创板改革“试验田”作用,优化上市审核、发行承销、交易等一系列制度机制。

关于上交所持续支持“硬科技”企业上市的表态,谭浩俊表示,积极支持“硬科技”企业上市,不应当成为交易所一时的需要,而应当成为交易所的常态化工作,并纳入到交易机构、引荐机构、中介机构的考核范畴。

与此同时,香港正凭借其背靠祖国内地的独特优势和成熟的资金流通机制,也在满足“硬科技”类企业在港上市的多元化需求。

关于两大证券交易所都在对“硬科技”型企业采取一些比较倾斜的政策,在谭浩俊看来,“这对‘硬科技’企业来说是机遇,对两大交易所的发展实际也是一种机遇,交易所不可能都是房地产、虚拟经济等产业的公司,也需要更多的科技型的实体企业。”

背后原因几何?

港交所本次拟对特专科技企业上市修规、上交所持续不断支持“硬科技”企业上市背后透露了什么信息?

今年以来,港交所上市企业业绩低迷,港股大市成交量缩水,被认为是港交所本次拟修规背后的原因,同时港交所也看到了科技企业IPO带来的一些机遇。摩根大通中国科技投行业务负责人朱圆圆在一场线上研讨会上表示,港交所设立新章节是因为看到一些新的科技企业IPO金额很大,此外,港交所现有的上市章节主要面向工业、消费等比较传统的行业,推出新的针对科技行业的章节也是为了能够吸引到更多高质量的发行人到港交所上市。

“两地交易所吸引更多‘硬科技’公司上市,也为提升自身在国际资本市场的竞争力。”徐菲说道,香港交易所自2018年4月开始进行了一系列上市制度改革,逐步优化调整主板上市规则,新增了第18A章、第8A章及第19C章,向新经济、科技公司敞开大门,持续为科技公司的融资需求提供支持;同时,这些新经济、科技公司也正不断重塑香港资本市场的结构,让香港资本市场焕然一新。中国经济规模会持续增长,全球都乐于投资内地资产,希望从中国快速增长的红利中分得一杯羹。由此可见,吸引更多新经济、科技公司赴港上市,为国际投资者提供更多元化的投资标的,不仅能提升港交所在国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也是应对市场走弱压力最直接的手段。

而科创板2018年设立后,已经对资本市场起到了助力作用,科创板自设立以来,便聚焦支持“硬科技”企业,积极探索,为科创企业量身定制发行上市、信息披露、再融资、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创新制度,为“硬科技”企业成长提供肥沃土壤,支持一大批处于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硬科技”企业借力资本市场加快发展。而上交所也要进一步加大对科创板“硬科技”企业上市的支持。

在谭浩俊看来,如果交易所没有一些很好的“硬科技”企业做支撑,整个交易市场的健康度、稳定性、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也会受到影响,为此交易所关注“硬科技”企业,实际上也是关注交易所自身和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也是关注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兴趣所在。

科创板交出亮眼答卷

此外,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多重超预期因素的冲击,“硬科技”公司表现出的活力和韧性是交易所们加大对“硬科技”公司争夺的一大因素。

截至10月31日,上交所科创板48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2年前三季度经营业绩信息。总体来看,科创板公司在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下,前三季度整体业绩延续稳步增长态势,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同比较大幅度提升,充分体现了“硬科技”公司的活力和韧性,成为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支生力军。

蔡建春也指出,科创板继续交出亮眼答卷,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33%和25%,显示了较好的成长性。随着国家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渐次落地,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我国超大规模市场潜力大、韧性强、活力旺,我们对资本市场未来的长期健康发展充满信心。

据上交所方面提供给本报记者的资料,科创板运行三年多以来,已经汇聚了超过480家上市公司,成为“硬科技”企业上市首选地,也是注册制实施以来专精特新企业上市的主要集聚地。IPO募集资金超过7300亿元,其中包含45家未盈利企业、8家特殊股权架构企业、6家红筹企业、19家第五套标准(指《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中给出的科创板的五套上市标准)上市企业。这些不符合此前A股上市条件的特殊类型企业,借助科创板登陆境内资本市场实现直接融资,并在上市后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谭浩俊表示,近年来,“硬科技”企业对经济稳定、经济增长确实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支持“硬科技”企业不仅仅是上市公司政策,国家各部门的政策也应该向“硬科技”企业倾斜,政府部门和交易所、融资平台等都应该对“硬科技”企业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关心,同时“硬科技”企业也应该抓住机遇。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对记者表示,资本市场要鼓励更多企业从事具有未来主导性的科技领域,不光要突破“卡脖子”技术的制约,还关系到未来国际市场的主导权之争。不过,张孝荣提醒说,新创“硬科技”公司经营风险大,商业化能力薄弱,在政策驱动下,通过IPO到股市融资的确可以增强其发展内生动力,但当前时期比较敏感,无论是A股还是H股均处于历史低谷期,交易活跃度下降,企业上市容易出现破发。此外,鼓励新创“硬科技”企业上市,如果把关不严,上市数量过多,市场容易集聚风险,造成有限的资金分流,反而给大盘带来动荡。

好了,关于沪港交易所竞相加码 “硬科技”在资本市场迎来春天就讲到这。


返回科技金融网首页 >>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