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云:没有班次,夏洛克

2022-06-01 19:46:01来源:

IBM的云策略已经经历了许多迭代,因为它试图提供令人信服的混合云来将其客户从传统IT架构转移到现代云计算。

IBM正在赌博,那些尚未接受公共云的客户将继续致力于私有和混合云的基础设施,如果他们确实使用公共云,他们将想要一种云可靠的方法来移动工作负载。

7月,IBM收购了340亿美元购买红帽,收购事项最终将使它能够提供云无可止转的产品和服务。

下载为PDF.

下载本文以便在任何您想要的地方访问它。

根据收购Red Hat的完成,IBM委托Forrester会对既有红帽和IBM客户的组织的好处。

分析师公司报告说,使用IBM和Red Hat产品的这些组织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并降低基础设施和许可成本,这降低了IT部门的总体拥有成本(TCO)。它还确定了IBM和Red Hat的联合客户的机会,将两家公司的工具使用了现代化的IT基础设施。

Red Hat代表IBM最容易尝试,在建立云作为企业的首选选择。Red Hat是该公司,为自己发出了名称,呼吸了IBM AIX,Sun Solaris和HP-UX专有UNIX业务,并在数据中心提供了Enterprise Linux发行版。这仍然是一个强大的业务,但红帽现在正在专注于集装箱化。

2019年3月,红帽发布了340亿美元的年度收入,同比增长15%,其认购业务总额为2.9亿美元。该公司在基础设施产品上宣布收入为2.1亿美元。其中包括旗舰红帽企业Linux(RHEL)操作系统和OpenShift,该公司的混合云产品。

IBM云和认知软件高级副总裁Arvind Krishna说:“我们正在提供必要的工具企业需要使其多年的云之旅共同,开放标准可以跨越红帽的云,应用和供应商。”

IBM的目标是提供基于Red Hat的Linux发行版和OpenShift的共同平台,以部署云可靠的集装箱内容软件。

在2019年8月6日对投资者的介绍中,IBM概述了红帽战略。它讨论了CloudPaks的概念 - 基本上使用Red Hat OpenShift预先集成和集装箱的IBM软件。

目标是通过使用OpenShift的集装箱内应用来推动用于云计算的新IBM蓝图。潜在地,这使得IBM的现有客户可以自由决定如何部署 - 在亚马逊Web服务(AWS),Microsoft Azure,Google云或IBM云等公共云上;在私人云中;或内部部署。但历史表明,IBM在云计算中的曲目记录一直在不断转移。

2009年,IBM Blue Cloud表示该公司的Foray进入云计算,随需按需服务。后来介绍了SmartCloud伞下的云产品组合和工具。

2013年,IBM开始讨论混合云策略,并根据OpenStack软件介绍了一个私有云产品,它声称将“显着加速并简化管理企业级云”。当时,它希望为企业提供一组基于开源的技术,以构建可以跨混合云环境移植的企业级云服务。

那一年晚些时候,IBM为2亿美元购买了软层技术,并表示收购将加强其在云计算中的领导地位。它所述SoftLayer将加速其为其客户端集成公共和私有云的能力,灵活性提供了部署选项,该部署选项能够更快,更广泛地转换,具有一系列性能和安全模型的小型和大型企业。

IBM表示,SoftLayer的收购将补充其现有的SmartCloud投资组合,提供企业,方便进入更广泛的选择,改变其工作负载的选择“,同时继续与软制员创新以满足越来越云公司的需求”。

2013年,IBM还开始与关键的合作与云铸造厂的进一步发展。IBM表示它将将云铸造平台纳入自己的开放云架构。三年后,2016年,SoftLayer成为Bluemix,它在2017年再次将其名称更改为IBM Cloud。

虽然IBM拥有一批开始将关键工作负载迁移到公共云的企业客户,但在其最新的魔法象限市场分析中,Gartner警告说,尽管有许多全球数据中心,IBM云体验仍然脱节。

“许多功能仅在特定位置可用。这是一个无意识的用户体验导致IBM具有更高级别的用户不满,“Gartner表示。分析师公司标志着IBM,无论是其执行能力和愿景的完整性。从Gartner的角度来看,IBM被认为是云基础设施市场的利基球员。

也就是说,Gartner将IBM的整体战略视为为企业提供能力和工具,允许他们选择最适合其特定应用要求的云环境。IBM认为这是350亿美元的市场机会,以捕获基于OpenShift的混合云基础架构可以运行的战略工作负载。

显然将有大量的IT买家,他们将乐意从IBM购买额外的产品和服务,现在将包括Red Hat的投资组合。

但仍有待观察的是与IBM没有关系的红帽客户会发生什么。评论IBM的收购,TOMAS O'LEARY,第三方IBM支持公司ORIGina的首席执行官和联合创始人表示:“我们看到从中小企业到使用Red Hat的大公司的呼叫大规模增加。”


返回科技金融网首页 >>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科技金融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